|
|
|
论析编辑审美的接近性特征 |
|
时间:2010-12-23 13:03:35 来源:不详
|
|
|
【论文关键词】审美按近性;传统美学特征;时代美学特征;个性美学特征 【论文摘要】编辑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编辑审美的按近性具有三个特征:传统美学特征、时代美学特征和个性美学特征。审美的接近性使编辑产品更贴近受众,引起受众共鸣,从而更好地实现编辑传播的价值。
编辑是策划审理作品使之适应流传的再创造活动,其以有效传播为最终目的。为达到目的,获得最大的传播价值,编辑活动必须最大程度地贴近受众,力使编辑的产品从内在的文化传承到外在的形式包装和风格品味,均能引起受众的审美共鸣。 编辑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要想实现接近性传播,编辑必须要注重审美的接近性。编辑审美的接近性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传统美学特征、时代美学特征和个性美学特征。 一、传统美学特征是编辑审美接近性的文化内核 编辑的审美活动,主要以本民族受众为服务对象。欲得到受众的认可,引起共鸣,必须在文化层面与受众相通,或说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核。这种文化内核是民族的审美共性,是几千年形成并在骨子里流传的美学观念。如果编辑的审美活动浸润着这些美学观念,受众就能从编辑产品中感受到一种无言的亲切和接近;反之,受众在接受信息时便感到陌生,甚至无法理喻,从而拒绝这些信息。 传统的美学思想十分丰富,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许多传统美学观点,总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内涵。 1、曲中见奇 “文章贵曲不喜平。”古人写文章,讲究一波三折。即使开门见山.也是先见天,后见地,然后,才点出“山”来。至于“托物起兴”,更是惯用手法,往往兴之所至,才人主题。行文更讲章法,起、承、转、合井然有致。文章如此,绘画亦同。宋朝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雾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曲折”、“含蓄”为美。曲中见奇,曲中见巧,这一传统美学思想,在编辑工作中表现出丰富的内涵。 编辑审美中的“曲”,是通过松紧相连、难易相宜、强弱得当、粗细呼应、深浅搭配、藏露结合等艺术手段的和谐处理来实现的。轻松时,如春暖花开,人其中似闲庭信步;紧凑处,似战鼓声急,面对时正立马横刀。简易如飘鸿毛;繁难如扛泰山。弱小如春燕掠水;强大如鲍鹏凌霄。细致时描龙画凤;粗犷如泼墨流沙。浅淡时如雾如月;深沉时如夜如潭。欲藏时,龙人云端,尚露一鳞半爪;欲露处,如虎踞石上,还藏一尾雄风。 编辑通过节奏的把握,在优劣的取舍编排、封面、版式的设计、标题的制作、画面的处理、图文的互配中,实现“曲中见奇”的美学效果,引起受众的审美兴趣,心底产生共鸣。 2、形神兼备 传统美学讲究形神兼备,以形写神,以形传神。有形无神,谓之死也;有神无形,谓之虚也。只有形神兼备,才能达到形真而圆、神和而全的艺术境界。 在编辑工[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