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
试析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与…
试析中国公民文化发展现…
试析政治共识:中国公民…
试析西方“公民文化”之…
调查显示:孔子、毛泽东…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物易…
钱锺书与中国古典数字工…
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
2010年哲学热点:中国哲…
最新热门    
 
试析中国乡村组织方式等级化问题研究—以公民文化缺失为视角

时间:2011-01-05 13:30:27  来源:不详
村社会中的诸多冲突,根源于乡村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实际上,中国乡村是在国家政权和社会自治权的相互作用下实现其自治过程的。但在治理规则方面,乡镇政府没有贯彻统一的治理规则,而是使用自己的乡村治理“土政策”。从表面上看,农民的一般权利是由他们所生活的初级组织授予,并非抽象意义上的宪法或国家授予的。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颠覆了村民自治的真正意义。没有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就会使部分人的利益代替整体的利益,严重阻碍农村政策的执行。
    第三,村民监督意识的丧失。村民自治理应是全体村民直接参与村级管理,但由于组织方式的等级化,村民对村重大事务不能有效地进行政治参与,导致了村委会在落实政策中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不到位。受传统臣民文化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在面对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时,村民使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维护,从而形成了对其“依附关系”(relation of dependence),没有任何监督现代性意识可言。
    二、组织方式等级化的深层原因:乡村公民文化缺失
    (一)乡村文化现状与文化缺失原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十几个村庄实地调研发现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政府和村民不能有效地沟通、交流;政策执行手段单一、粗暴,采用的是传统的命令式行政方法,缺乏对教育和协商对话等思想诱导方式的运用。容易造成政策执行主体角色错位、村民没有平等观念、自由意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各种农村组织形式所服务的对象理应是广大村民,组织和农民之间是直接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只有通过这一形式,才能让广大农民最直接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反之,二者之间若形成了具有等级关系的某种潜在形式,从而造成组织和农民关系上的脱节、信息传递的“失真”等问题,也正是乡村组织方式的等级化问题的外在表现形式。首先,村民在公民角色和公民资格认知上的模糊。由于受臣民意识和官本位心理的影响,大多数村民缺乏公共责任意识,尤其是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从而导致村民自治中公民角色及其功能发挥的不足,使村民处于从属地位。其次,村民对权威的崇拜。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封闭保守的传统政治心理。参政是掌权者的事情,对于政治他们是“局外人”,只能采取观望的态度,由此形成了对权力的顺从。

  (二)公民文化的价值功能分析
    公民文化(civil culture),也称公民政治文化。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可追溯至阿尔蒙德和维巴在1962年出版的《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得出“公民文化适合于保持一种稳定的和有效的民主政治过程”的结论,并把公民文化定义为参与型复合政治文化。其特质在于:第一,公民具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感和效能感;第二,公民政治活动的频率较高,主要特征是高理性基础上的高参与。通过培育公民文化,应该发生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第一,政治价值上从以家族为中心转向以社会为中心。传统的乡村社会是一种以家庭关系为基础、“差序格局”的社会。自然村就是由这些有相同血缘关系的家族宗族群体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一些重大事物的决策上,由家族宗族成员共同决定,家族成为农民思考问题或政治表态的出发点和归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