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经济发展视域下的文化崛…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
谈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
校企合作的文化支撑及文…
浅谈文化自觉:体育教师…
网络文化背景下当代青年…
构建学校体育文化品牌的…
我国茶文化公关传播的意…
绥化寒地黑土文化产业的…
浅论社会资源之文化软实…
最新热门    
 
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重构

时间:2011-11-1 12:04:26  来源:不详
,向往大道畅通、众芳献瑞的和谐时代,追慕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赞赏尊老爱幼的人伦胜境——这一切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实现的。尤其是在电影这种以叙事为核心的传播媒介中,关键的不在于人物在说什么,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去做什么。在影片开始我们就看到一个少女被巨大的石门封闭在墓穴里面,惊恐的尖叫与隆隆落下的地宫大门展示出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而此时的孔子站在了这种野蛮的殉葬制度对立面。他坚决主张废黜残酷的殉葬制度,其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在当时无疑是一种与整个体制相对抗的进步力量。其实,孔子所向往的“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就是再美好,也是在向一个古代的理想社会致敬。我们今天没有人会愿意与孔子一起回到那个时代。可是我们为什么还会对孔子这个人物产生由衷的敬意、为什么还会对他所倡导的道德理想表示赞誉呢?这表明孔子的某些思想可以跨越时间的屏障,冲破空间的壁垒,赢得人们的普遍认同。其实,我们真正被影片中的孔子所感动是从他踏上风雪交加的周游列国之路开始的。孔子的这种行为代表的是他对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抉择,也是其社会责任的一种历史担当。尽管孔子的思想至今还存在着许多争论乃至非议,可是一个在风雪中怀才不遇的孔子,比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的孔子更让人们感动;一个在逆境中迎风冒雪的孔子比一个在顺境中自鸣得意的孔子更令人敬佩。所以,影片《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是从历史主义的维度上确立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是从人格精神的建构意义上展开的。


  尽管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并不一致,但是在文化取向上应当恪守相同的价值观。我们的有些影片把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节日,表现成一个杀戮之日。在这个节日里满城刀光,遍地鲜血,所有的鲜花都被践踏,人像蝼蚁一样被残杀。还有些影片把传统的中医演变成为最为残忍的酷刑,它比任何刑具都有效,能够在顷刻间摧毁人钢铁般的意志,这种在商业逻辑主导下对我们传统的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开采”显然都是不值提倡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