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三个西方学者眼中新日本
轰动西方世界的伪造的《
西方捉鬼史:某知名鬼魂
河北学者:宁波天一阁《
曾经荒诞的西方饮茶方式
清代学者心目中的王充(
丝绸与战争:东西方国家
丝绸与战争:东西方国家
在抗日烽火中访问中国的
湖南学者力挺曾国藩 被
最新热门    
 
西方学者解读火烧圆明园:因壮美震颤而走火入魔

时间:2009-10-12 11:48:50  来源:不详
正是如此。壮美体验让我们脱离自身,中断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会在忽然间置身于道德间歇期,权利感和义务感都降到最低。有时壮美体验伴随着丰富的幻象,极端时甚至如同走火入魔;猛然被超绝的狂躁所控,我们开始出现幻觉自言自语。当然这并不常见,但同时也是兴奋莫名的,我们想抗拒,同时又想屈从。壮美体验很像是众所周知的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女性的强暴幻想——你隐秘的恐惧同时也是你隐秘的渴望。

(

常理的政治

危险就在此处。惊诧和走火入魔的人失去了他们的判断能力,导致他们无力进行理性自律。托马斯·霍布斯在17世纪论述道,国家的目的是“震慑”臣民,震慑是一种抑制和安抚的力量,可使臣民因畏惧而不生乱。而到了18世纪,沙夫茨伯里伯爵等作家强烈反对这种镇压政策。专制国家“可恶”就可恶在,让人民充满威慑感并由此剥夺了人民的理性能力。有组织的宗教,从古埃及宗教及犹太教以降,直至天主教廷,都使用同一种反启蒙主义的谵语神谶以消弭异见、灌输驯从。

而这一策略似乎只让老百姓更为盲信。沙夫茨伯里认为,由于没有接受过理性训导,生活在专制国家中的人更倾向于屈从于盲信。他们是所谓“狂热分子 ”(enthusiast,来自古希腊的“灵媒”entheo一词,即被神用来传递信息)。狂热分子是危险、偏狭的,热中于徒劳和无止境的征伐。沙夫茨伯里清晰地指出,狂热主义挑起了英国内战;柏克继而也认为,狂热主义导致了法国革命。我们或许可以加上一句,它是对权威当局不加思考的服从,为20世纪的种族屠杀和国家恐怖主义埋下伏笔。

最能抵御可恶权威及其狂热仆从的,是由英国绅士和法国文人们充当着中流砥柱的上流社会文化。构成这一文化突出特征的,是川流不息的社交活动,不停的娱乐消遣,而最重要,则是持续不断的社交谈话,话题从纯粹的闲言碎语,及至政治与艺术。通过一起交谈,这些精英团体的成员学会了互相欣赏对方的观点,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判断力。由于他们不断被要求考虑对方的意见,他们就不会产生极端性的观点。英国绅士与法国文人在壮美面前坚韧不移,他们保持着揶揄、怀疑和睿智的幽默感。他们时常出人意料地反对王权,有时甚至令人吃惊地反对宗教,但更为普遍的是,他们对什么都没有特别的意见,也不把任何事情太当回事—— 除了他们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以外。

和他们相比,一个被壮美所击中的人很有可能无法得体地聆听及表达;他要么垄断谈话内容,要么一言不发——无论哪种情况,这都是极端粗鲁的,给所有沙龙或俱乐部都带来尴尬。很自然,狂热分子到哪儿都不会获得邀请,他们主要的时间是在独处。上流社会的成员则再次观察到了专制国家的一项策略:专制国家分散、孤立其臣民,靠孤寂来保证安宁。

绅士和文人们抵御壮美力量的最重要武器就是他们的常理(commonsensical)。当时的“常理”和现在一样,指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经验性、实践性和怀疑性的态度,此外它还包含着一种“共识”(shared sense),形成于长期以来人与人之间密切的相互影响。由此可见,常理更接近于一种共同的判断意识,或是一种集体智慧,你尽可以不同意其结论,却不得不承认其存在。由于其“去中心化”的天然性质,以及栖身于上流社会,“共识”不受国家及教会的制约——所以,至少是在某些时候,这种意识是反国家和教会的。常理无情地看待华而不章、言而无信与盲目崇拜;那些“迷信”必须被破除。常理拆穿壮美的面具,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小孩拆穿皇帝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