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1949年新旧转换:夏衍在
1946年林遵亲率中国海军
1905年中国国内掀起的第
1973年八大司令员对调 
1926年发生在西安的反围
北京庙会的记忆:从元代
19世纪英国著名画家培根
毛泽东与1937年的刘少奇
1840-1960:义和团运动的
1963年台湾特务谋刺刘少
最新热门    
 
1989:百万民工大流动

时间:2010-1-5 12:41:01  来源:不详
的转移;二是在不同产业、行业上的转移。

就第一条而言,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与城市建设是分不开的。我国现行城市化的基本方针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解放40年来,我国部分大城市曾容纳了一定数量的农村劳力。仅近10年来,南方主要省城就安置了60多万进城农民。

可是,就我国目前城市发展水平而言,对农村剩余劳力的吸收是极其有限的。这次春节后百万盲流进城所造成的冲击,就是一个警告。事实证明,受经济发展和各项制度制约,城市在粮食、医疗、交通、治安等方面都暂时无法容纳大量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再看第二条路,即通过发展以乡镇工业为基础的集镇,来尽可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自进入农业社会以来,劳动力流向的总趋势就是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服务业。近10年来,在这条路上我们已取得了一些成绩。截至去年,全国已有乡镇1500多万家。包括农工、建筑、运输等数十个行业,吸收了农村1/5——近8000万劳力。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土地对人的约束减弱,大批农民投入第二、第三产业,裁剪、缝纫、修理、工艺一派兴旺,为国家创造了大笔财富。

大量农村剩余劳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转向非农业;集体企业、私人企业、个体户大量涌现,使小城镇迅速发展起来。小城镇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吸收剩余劳力——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保证城乡结构持续平衡发展的良性机制。

然而,比较于我国农村发展工业的潜力,我们乡镇企业的发展还很不够,这次采访,在我直接间接接触到的近百个民工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乡镇企业干过事,很多人都是在家乡的工业中找不到出路才不得已外出的。原有产业结构不破,商品经济得不到发展,这样就会白白走失大量劳力。

从我国农村这几年走过的道路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繁荣农村集镇,倒不失为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把剩余劳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救出来的良策。

备忘之二:另一种流失

这是许多人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的话题,可当我看到这个脸上还挂满稚气的小男孩时,还是很受震动。

“读书?”这位自称14岁,来自江西湖口的小男孩对我不解地笑了笑:“读书?谁养我?”

“你们家不是还有其他劳力吗?”

“可读书不能给家里钱,还不是受气?再说,我们那儿偏,上学得走20多里呢。”小家伙晃晃脑袋,翻翻白眼,利索地对我说。

有多余的劳力,面对读书和外出做工挣钱,就我国尚且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选择后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在候车大厅,我碰到一群围坐在一起的姑娘、小伙子。一问,方知他们都来自河南民权县双塔乡。共14个,其中有9人都是第一次出门。原来,他们村去年有10来个人去珠江三角洲打工,每月多少向家里汇几十块钱。很快,那些有孩子在外地做工的家庭都成了别人效仿的榜样。据一个穿花格衬衣的小伙子说,年后他们村共出来50多个,分成3批,走南闯北都有。他在家里是老大,只读到初二就出来了。还有一个刚念完小学的弟弟,现在也在这支队伍里。

还是学生年龄的小民工横竖躺在行李卷上。离开学校在他们是快乐的,可谁应该对他们的将来负责呢?

教育的落后在我国普遍存在,农村尤其如此。据统计,在目前农村人口中,有近70%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受过中专以上教育的仅1.5名。可正是在这样步履艰难、万分窘迫的情况下,每年仍有数以万计的学龄青少年从学校流失。

去年3月,广西玉林地委致函中央办公厅称:春节以后,广东、深圳、东莞等地向该地区各县市中小学大批招收廉价童工,造成北流县2345名中小学生中途辍学。

一篇报告文学这样写道:在深圳丽华印花厂,下班铃响了,成群结队的孩子们拖着疲惫的步子,有气无力地从我们眼前走过。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里的学龄童工占50%,那可还是一群孩子呵。

在武昌南站,我碰到来自河南襄城县范湖乡某中学的4名学生。我问:你们出来,老师知道吗?其中一个回答:咋不知道?我们这个年级就出来了七八个。

望着这些过早离开学校的孩子,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穷,就需要钱。但他们不知道,以丧失教育为代价的财富,将附带上比贫困更为可怕的灾难——这是一个具有东方特色的亚细亚怪圈。

说到底,经济的贫困源于文化的贫困。这很难说仅仅只是孩子们的错。

在十三届三中全会上,被邓小平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教育,对农业生产力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前不久美国专家麦克奥森指出:在23年内,中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将由现在的80%降到30%,这一转化的关键是科学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