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张家后人今安在?张学良
延安大生产运动模范吴满
延安时期的稿费
1944年在延安机场参加义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稿费用
赵苍璧在延安做保卫工作
洋顾问李德到延安后抛妻
张闻天延安向毛泽东移交
蒋介石惟一一次到延安:
从延安到北京 共和国机
最新热门    
 
延安在反主观主义,胡风在重庆反客观主义

时间:2010-1-13 12:18:17  来源:不详
了和梁分手,并向周恩来提出愿意到前线去访问。

后来以群从前线回到重庆,周在一次会上提出让以群在文协工作,要胡风和老舍商量安排。于是以群一直住在文协的宿舍,俨然成了五十号(八路军办事处)的联络员。吴却从此失去了周的信任。虽然和梁结了婚但被调到桂林,后来二人重又失散,恋爱就此结束。这也是吴一生不幸的转折。而以群则一帆风顺十几年,直到“文革”期间在上海跳楼自杀。而他的问题又追到了早已离开上海作协、在宁夏教书的梁文若身上。梁只好一死了之。

胡风每次进城,都要抽时间到五十号去找陈家康、徐冰。陈是他的同乡,且是武汉大学肄业,谈话用乡音,他很是受用。陈在当时是难得的年纪轻轻就能向冯友兰叫板的哲学里手,却也是日后异常可惜过早地结束自己哲学生命的才俊。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斯时斯地的他,英文甚好,古文底子也深,喜爱文艺,学识渊博,不愧为周公的秘书。

五集第三期《七月》上发表了两个新人的小说,其一就是《“要塞”退出以后》,署名“流洪”。胡风觉得对方很能写,但也看出很多地方受了阿垅的影响,便回信指出一些不足之处,并约来见了面。——这应该是文学史上一个历史性的会面:一个腼腆的小青年,来到了重庆首屈一指的文学评论家眼前。他看上去还不到二十岁,那样的年幼。看着这小青年,胡风感叹:小小年纪,居然有如此的生活,如此的敏感,和如此的天分。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是应该成为大作家的。这人就是路翎。

处在困境中的路翎开始专心写小说以自救。越写越好,越写越精彩,几乎每期《七月》都有他的作品。这个《七月》,哪怕仅仅成就了此人,就足以自豪。

那时是兴开会的,延安开过文艺座谈会,倡导民族的大众的新文艺;重庆就要开民族形式座谈会。五十号周围的人差不多都过去。胡风也去了。但会上多是向林彬等在说话,胡风只带了耳朵。后来在北碚参加文协座谈会时,他见到了高长虹。这个曾与鲁迅纠缠的著名人物,已成为干瘦萎黄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如今年近五十,一事无成,且孑然一身,他唯一的拥有,就是人们大量的同情。

11月8日,胡风收到郭沫若电报,说是第二天要开文化工作委员会,要请胡风和吕振羽参加。这个委员会是不久前国民党撤销了郭沫若的第三厅后成立的。周恩来将胡风和吕振羽都放在这个会里。胡风是专任委员,有一份军米,他的吃饭问题遂得解决。

回到乡下,胡风编就了《民族形式讨论集》,将论战双方的文字汇集起来。而后,他又写了论集的题解和自己的论文《论民族形式问题》的前记。而后,他根据早已搜集好的关于“民族形式”的文章开始写作《论民族形式问题——民族形式问题的提出、争点和实践意义》。一气呵成,还写了后记。写作过程中,他没有对向林彬透露一句,只给了吕振羽看。吕激赏不已。最后,文章分上下编,分别在葛一虹编的《中苏文化》和沈志远编的《理论与现实》上发表。一直自视甚高的向林彬原以为胡风会同意他的某些论点,今朝看到胡风对自己的观点全盘否定,十分丧气。文中,胡风对党员作家、左翼作家很不客气地加以指名道姓的批评。理论问题往往也是人事问题,有人对此介怀不忘。后来在万众声讨时,有人就说:胡风当时就骂尽了中国作家!

当时的胡风还不知这许多。他异常重视自己发现的那棵好苗子——路翎。路翎工作的地方离胡风不远。由于与矿工们有了接触,他的创作题材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深刻。他们已像一家人了。有时他过来,就留下吃饭,或是几个炒鸡蛋,或是到对面小铺去买几根麻花当下酒菜。他说话,他听;他创作,他评论;他给他理论指导,他用创作来支持他的理论,配合得很好。

局势日非,重庆风声渐紧,周恩来已经在酝酿安排文化人转移了。纷乱之中,胡风加紧写作,赶写完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与新文艺传统》。当选第三届文协理事后他赶去重庆参加茶话会。会后访问周,周说还是决定让他去香港,要他做好准备下次带照片来,已在办证明文件了。那是1941年的4月。那个晚上,他找到五十号。主人不在,于是留宿在那。半夜,主人叫醒他,说来晚了很抱歉,并交给他一百美钞和若干法币,还说:可惜没有港币了。他要走了,可还是放心不下《七月》。见到聂绀弩时,就把路翎、阿垅介绍给他,希望他们合编下去。

香港、桂林与重庆“在混乱里面”

在香港,胡风见到了夏衍。夏是文艺方面的领导人,他约人写了一本指导性的理论文集,却没有约重庆来的人写,连茅盾都没有约;而文集中的主要论点是抗战文艺上只有各种流派而没有主流,连五四以来的新文艺传统都不提。胡风对此很反感。对此反感的当然不止于他。主要负责人廖承志准备开一次文艺方面的扩大会议,谈谈这些问题。会前,叶以群还来给胡风打气,要他讲话,并说茅盾也准备发言。

会议由廖承志主持。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