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16世纪古代刑具在美国拍
上世纪中央领导人的首席
王震:20世纪最伟大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
半个世纪以前故宫的改建
上世纪初的女子双侠 秋
米夫:上世纪三十年代王
史海回眸:回顾二十世纪
自行车20世纪初从德国传
从上个世纪到现在人们心
最新热门    
 
十九世纪前期学术思潮的变化

时间:2007-3-9 17:10:18  来源:不详
难,为革除漕运方的弊端,包世臣写《海运南漕议》,主张将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由官运改为商运,还建议在北方“置官屯”种水稻,改变南粮北运的局。这样既可减少清政府的财政难,又有利于商业的发展33。稍后,魏源又发展包世臣的“海运南漕”说,认为海运有四利、六便:“利国、利民、利官、利商”;“国便、民便、商便、官便、河便、漕便”34,这一建议显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符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盐课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但是只有清政府特许的少数大商人得以收运和销售食盐,这些大盐商和封建官府相互勾结,进行垄断经营,任意抬高盐价,牟取暴利,危害人民的生活。长期以来,盐务被视作一大利薮,大盐商和官僚们中饱搜刮,管理紊乱,盐课短绌,私运私贩增多。当时,有的知识分子针对盐务垄断的弊端,建议实行盐,允许私商领票,自由运销食盐,放宽运盐地区价格等方的限,以减税减价的办法解决*问题。这些办法,既可增加食盐的销售量,充分供应人们的生活必需,还可减少“中饱”,又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实际上是以一般商人的自由贩运代替官商的垄断。 

漕运、盐政之外,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当时的许多*和社会问题,如河工、水利、土地、农政、货币、人口等都进行考察、研究,提出改革的措施,希望能祛除弊端,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这种研究实际问题,提倡经世用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