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大明万国舆图:400年前
百年前被清兵击毙的德国
选择新中国公安部的办公
回眸:中国人最早以为美
美国公布的志愿军牺牲的
历史、虚构与叙事论述论
中国代表团接受九国公约
帝国主义武装万国商团镇
《万历十五年》
慈禧太后与外国公使夫人
最新热门    
 
《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

时间:2007-3-9 17:25:13  来源:不详
,他们决定了对中国的战争。”(注:参见该书第40页。)此一判断与上述张佩纶的说法,也正相符合。故据此,可以提出两点:其一,是日本的咄咄逼人的侵略扩张迫使清政府谋求应对,而非相反;其二,清政府根本没有征东计划,甚至也没能形成积极的防东计划;退一步说,即便有这样的计划,也并不能改变日本挑起侵华战争的事实。所以,林乐知费尽心机进行所谓的“中东失和古今本末考”,试图进一步掩饰日本的侵略本质,甚至于强调中国先有“图日之意”,才引起了日本回应,这说明其囿于偏见,不惜歪曲历史,颠倒黑白,已是心劳日绌。

不仅如此,《万国公报》还编译了大量西方报刊的言论,以证明自己的观点乃属“公见”。例如,它曾转译《泰晤士报》云:“中败而不自承其败,犹可说也,及至遣使议和,则已自知不敌,然仍含骄傲之意,此岂局外人所能测哉!中国将谓他国皆湖涂虫哉,及观其待各国也亦无不然。各国之所以让之者,盖一敬其为古大国,一念其语言文字之末节,不必缘之而多事耳。日本则不然,且业既开衅,战亦甚易,非平空宣战可比。为中国计,自宜先知日本于我藐视之心,素不甘服,则办理和局自易奏功。乃不但不知,且仍视日本为边寇,故不能以兵威而去之,即姑以财力贿而出之而已……此和议之所以难成也。”(注:《朝乱纪十》,《万国公报》(24),卷75,第15155页。)事实是,1895年1月初清政府在十分屈辱的情况下,派张荫桓、邵友濂为全权议和大臣赴广岛与日本议和,但后者却借口中国代表全权不足,实际上是将之驱逐,从而破坏了广岛和议。日本是有意拖延时间,为了能占领刘公岛并最后消灭北洋舰队,以便使自己在和谈中占更有利的地位,同时,也是要迫使清政府派出李鸿章来日本议和。这里,《泰晤士报》却诬中国傲慢,破坏了和议,公然颠倒黑白!这些转译的西方报刊言论,无疑增强了《万国公报》宣传的恶劣影响,同时也助成了某种定格,即在中国士人的眼里,《万国公报》及英国偏袒日本的形象。林乐知对此深以为忧,曾做这样的解释:“今日之时局,理不能与势敌,势苟弱,理即与之俱弱。即如中东交战一役,历观西报,比比皆然。然本报不表而出之,中国岂知其命意之所在?故一年来所译各报,绝不愿稍从粉饰。及至和局粗定,俄法德三国,起而阻日本之割地,英国则效寒蝉之噤声,彼华人之无识者,必将感三国之助我,而疑英之阴袒日本。呜呼,岂其然哉!岂其然哉!”(注:《裒私议以广公见论》,《万国公报》(24),卷77,第15266页。)然而,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