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湖南首富朱昌琳 竟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清代官场多有“潜伏”者
羌族碉楼令乾隆头疼不已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的碑文
修复中国最长的石拱古桥
揭秘:清代曾有一次流产
开创同性恋“盛世”:乾
清代性文化的严酷控制
乾隆编纂《四库全书》包
最新热门    
 
清代乾隆朝的中英关系

时间:2007-3-9 17:29:15  来源:不详
英国商人不甘心限于一口通商,千方百计希望取消*,因此而有乾隆二十四年(1869)英商洪仁辉赴天津呈诉,控告粤海关勒索,要求宁波开埠,结果反而引起清廷的强硬反应,粤海关监督李永标虽受惩处,而乾隆认为“番商有意把持,必欲去粤向浙,情理亦属可恶”。[4]不但不准别口通商,而且将洪仁辉圈禁澳门。接着,广东制定《防范外夷规条》,第一次明文规定对来华外商的严格约束,外商在广州只有很小的活动余地。同年,由于丝价上涨,清政府认为这是由于出口太多的缘故,竟禁止输出这一传统的对外贸易商品。这一愚蠢的做法,作茧自缚,反而影响了内地的经济和生计,几年之后,沿海各省纷纷要求弛丝斤出口之禁,恢复了生丝贸易。但在禁运的这段时间内,反而刺激了意大利等地蚕桑丝织业的发展,树立起了丝绸贸易的竞争对手,故以后中国的丝绸出口,一直疲软不振。 

广州一口通商的体制日益不能适应增长中的中外贸易,清政府闭关措施越来越严格。清政府坚持闭关政策出于什么考虑?不少同志以为,这是为了防御外来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政策。这一说法难以令人信服,因为,从后果来衡量,闭关政策对外国势力的阻挡是暂时的,中国的门户迟早必须开放,不是主动开放,就是被迫打开。这一政策更重要的作用是束缚了中国人民。按清朝的规定:中国人民不得与外国人接触,不得自由出洋不得长期居留外国。十八世纪末,尽管中外贸易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但中国人接触外国的渠道十分狭窄,对世界状况、西方科学文明毫无所知,整个社会如一潭死水,停滞凝止,没有进步。一旦中外矛盾激化,外国资本主义武装入侵,中国失去了防卫和应变的能力。闭关政策对中国的损害远远大于对外国造成的不便。 

环观十八世纪的国内外环境,应该说,这是中国主动开放门户,加强与西方交流,提前实现历史转轨的有利时机。可惜中国内部尚未形成革新的力量和机制,致使机会白白地丧失。十八世纪的清政府处在鼎盛阶段,财富充足、国力强盛,大批传教士的东来和中外贸易的发展造成了中外交往前所未有的规模。十七世纪,荷兰曾侵占台湾,沙俄曾侵占黑龙江,严重侵犯了我国主权,在中国的坚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