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中国“一号界碑”见证百
“大跃进”时代中国科学
张学良家族在召唤 中国
唐宋以来:中国历代中央
史海回眸:近代中国错失
文史新论:中日交往的历
中日血战吴淞:国军六个
记忆1984:中日青年天安
两千年来:中日两国关系
最新热门    
 
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

时间:2007-3-9 17:29:28  来源:不详
买卖和分割,武士的禄米收入相对固定,在商品和货币经济急遽发展时导致下级武士与部分公卿的经济地位日趋恶化。中国商人常因买地成为地主,对商业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不利,而日本大部分工商业不是处于封建势力的直接控制之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社会条件发生改变,就能迅速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注:前揭丁日初、杜恂诚文。)有学者指出,土地所有制的差别,使日本幕藩领主榨取、剥削小农的恣意性稍逊于中国的封建地主及其专制国家,“农民剩余”的形成比中国容易,这使两国封建主阶级对城市商品货币经济的依赖程度有强弱之分,从而导致两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出现差异。(注:王家骅:《试论近代中国和日本走上不同道路的内部历史原因》,《日本史论文集》,第84-92页。)另有学者认为,日本领主土地所有制非常僵硬而又极为脆弱,经不住商品经济的冲击而趋于解体,但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却极富有弹性,对商品经济的冲击有很强的适应力,因此地主阶级的经济地位较之日本领主阶级更为巩固。(注:《日中近代化比较》,第32-38页。) 

关于近代工业的发展。两国在19世纪50和60年代相继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有学者认为,在起步阶段,中日有一些共同点:同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直接刺激和影响下发生,从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开始,以军事工业为中心,并围绕着军事需要而发展起来;近代生产技术、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开始时都来自西方国家;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途径,都包括政府、官僚、内外借贷资本、民间大小商人与地主的投资,其中尤以政府投资为主;同以“土洋并举”、“以洋带土”、“以土养洋”为模式。但两者的结局却不同:日本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而中国根本未能实现工业化。(注:前揭黄逸峰、姜铎文;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第三章,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学者们多强调两国政府的方针和措施的不同。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为工业化创造了基本前提,而中国洋务运动不仅没有触动、反而维护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制约了工业化的进程。明治政府很快从以官办工业为中心转向大力扶持民间工业,而洋务派却始终对民间工业加以控制乃至压制。明治政府采用西方近代经济制度和经营管理方法,而洋务派却拒绝采用西方近代经济制度,将衙门作风带入企业经营管理。在技术和管理上日本很快由不得不依靠西方人转变为自立,而洋务派却始终没有摆脱对西方人的依赖。明治政府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