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简论清初收复台湾
略论曾国藩镇压捻军及其
耕凿从今九壤同 ——简
简论辛亥首义文化
简论太平天国后期的崇教
简论宗教在太平天国的作
太平军与捻军联合抗清斗
捻军
简论北京中法大学
简论北京中法大学
最新热门    
 
简论捻军斗争的历史意义

时间:2007-3-9 17:32:25  来源:不详
(总23号)1958年第6期第26页。)。 说明在距离县城20里内即清军驻守的地区,竟是一片荒凉残破的景况,而在20里外即渐入捻军占据的区域,情形恰好相反,“城市篱落,依然如昨”,群众安居乐业。刘成忠还说过:“通计正阳以东,由二十里外至四十里,种麦者十居五六,四十里至六十里,种麦者十居八九,车马所经,两旁田中隐隐皆有青意,寨外小村落,被毁者不过百中之一。”(注:刘厚泽:《捻军资料零拾》,《近代史资料》(总23号)1958年第6期第26页。)更可清楚看出, 距城即距离清朝统治地区越远,越进入捻军占据区域,农业生产愈好。农业生产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的好坏。捻军占据的区域,群众劳作如常,生产发展,生活自然得到改善了。

  他们在到达的地方,打击富豪,保护穷人。《郏县志》载,清朝当局命令“各乡立保卫社”,“民因未受大创,尚多犹豫,且被害皆富人,贫者愈存观望。”(注:郭景泰等:《郏县志》,《捻军》资料丛刊第3册第114页。)可见捻军冲击的对象是“富人”,并未侵害“贫者”。他们“砸镣放监”(注:阜阳专区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捻军歌谣》第174页。), “不纳银子不纳粮”(注:阜阳专区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捻军歌谣》第27页。),使广大群众减少一些痛苦和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