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1945年孙中山之子孙科被
孙中山在这里当选临时大
马君武拳打宋教仁 受到
萧龙友为孙中山诊病
《孙中山之死》南京遭禁
中山陵为何没有墓志铭
孙中山不赞成“鼓掌通过
孙中山家族后人生活现状
松本楼:昔日招待孙中山
最新热门    
 
孙中山*近代化思想评析

时间:2007-3-9 17:42:10  来源:不详
是孙中山*近代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造成一纯粹民国者,则国民之责也”,“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他认为,只有有了国民的积极、广泛的参与,并能“按部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才能“指日可待”。(《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413页。中华书局,1985年。)他指出:“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开始。而欲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又非从集会不为功。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413页。中华书局,1985年。)但是,孙中山也看到中国几千年传统专制*下,“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他认为“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地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是中国之国民,今日未能行民权之第一步也。”(《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413页。中华书局,1985年。)过去对孙中山把中国民众看作“一盘散沙”的认识颇多微词,认为这是他“藐视民众”,并认为这正是“资产阶级的弱点”和“偏见”。其实并不尽然。孙中山的认识是建立在对民国诞生后几年的历史教训的总结上的。关键是要看他的下一步认识和做法。他指出:“国之本何在乎?古语曰,民为邦本,故建设必自人民始。”(《总理全集》第2集,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