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忆三十年来内地与香港体
三十年来 :日本对中国
两千年来:中日两国关系
百年来中外历史上著名的
过去数十年来台湾特务共
男足近年球场暴力史
英国101年来首次承认中
近年来全球最牛“闯宫”
数十年来阿以冲突的经典
感谢日本吗?30年来援助
最新热门    
 
近年来武昌起义研究综述

时间:2007-3-9 17:42:26  来源:不详
1980年第6期;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5页。)

  有人在论述湖北革命党人主观努力作用的同时,比较强调张之洞在湖北推行“洋务新政”,客观上为资产阶级*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例如促使无产者和资产者这两个新兴的阶级登上舞台,其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相呼应,造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发展的阶级基础;张之洞创设湖北近代文化教育事业,形成了一个不同于旧式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队伍,其中不少人走上了反满革命的道路;他组建湖北新军,虽也注意防范革命者潜入,但为了不致引起朝廷指责、干预湖北事务,又对革命党的活动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从而为革命党渗入新军造成了可乘之机,使新军成为革命运动的良好温床和党人潜滋暗长的适宜场所。此外,辛亥前夕的湖北,不仅是党人惨淡经营的基地,也是清廷统治特别脆弱的一环,此为武昌起义得以迅速胜利的另一因素(冯天瑜《湖北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区”原因初探》,《江汉论坛》1980年第4期。)

  还有人认为,张之洞在湖北办学和练新军,其主旨是反动的,但两者都转化为与其原旨相反的革命工具。对这种转化,张之洞的努力具有量变意义,最终经革命党人的催化,就导向了武昌起义的胜利(陶宏开《试论清末湖北近代教育——从教育角度看武昌首义的社会背景》,《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上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以下简称《青年论文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