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高风亮节的老一辈革命家
毛泽东讲蛇与农夫的故事
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
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的张
组图:60年代末处决“反
极少提及的历史:1950年
为陈独秀鸣冤 大革命失
周恩来在日本京都求学时
日本人对孙中山及其革命
最新热门    
 
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

时间:2007-3-9 17:44:29  来源:不详
若废科举而用学校,则学者自听讲义课读本之外,束书不观”[20](P927),虽有失公允,但总还算事出有因。
    除了进步学人主动追求新知之外,清廷的废科举、书院,兴学堂、奖励留学,也在更大的范围内对人们的知识结构进行着一种具有导向性、强制性的的调整。
    一般认为,清末教育改革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同时又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色彩。前者主要表现为对西方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有意识的引进,西学科目的明显增多、渐成体系等。而其封建性则突出体现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以及在课程设置方面对儒家经典的重视。然而,西学的传播与儒学的衰微,作为一个趋势并不会因为统治者的抗拒和固守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一点就是在清廷主持的教育改革中也可看出某些端倪。以下反映清末学堂读经讲经课程的表格,是根据清廷颁布的有关章程综合而成的:

 

学堂名称           周课时合计   约占总课时百分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