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高风亮节的老一辈革命家
毛泽东讲蛇与农夫的故事
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
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的张
组图:60年代末处决“反
极少提及的历史:1950年
为陈独秀鸣冤 大革命失
周恩来在日本京都求学时
日本人对孙中山及其革命
最新热门    
 
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

时间:2007-3-9 17:44:29  来源:不详
先相继者,吾以之同时并重,……同时并教,无所偏倚。”[10](《〈日本学制大纲〉后序》,P72-73)
    杨度对于欧化主义和国粹保存主义利弊得失的概括是否全面、准确,我们暂且不论。但是该文所揭示的“趋新”的欧化主义、“偏旧”的国粹主义,以及“无所偏倚”的中间路线,确实为这时在如何对待中西文化这个问题上很有代表性的三种思路。对此,学术界已有所研究,我们也不拟展开论述。这里,只想对几种思路的一些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谈一点看法。
    欧化主义者非常重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传播,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激烈的批判态度,这是大致不差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其一,他们批判的矛头主要集中在封建的三纲五常、孔孟儒学。他们倡言“孔丘之革命”,是因为“孔丘砌专制政府之基”[11](绝圣:《排孔》,P208),从而揭示出传统儒学与专制主义的内在联系。他们还宣传科学道理,反对封建迷信、陋俗。应该说,他们的批判实为当时新文化发展所必需,是为建设新文化而扫除障碍。对此,他们有着一份自觉:“不将古来迂谬之学说,摧陷而廓清之,则新世界之文明无自而入”[1](《教育泛论》,P404)。“欲昌明真道德,又不可不排斥伪道德。盖伪道德与真道德实有不能两立之理。”[11](愤民:《论道德》,P853)其二,侧重对中国传统的批判,并不意味着就是对国家的未来丧失了信心。相反,他们坚信并致力于民族的复兴。主张努力吸收外来文明的马君武就充满信心地断言:“以中国飞扬突起于二十世纪,以中国优尚之人种,横行于此地球,何难之有!”[12](《创造文明之国民论》,P123)在进行文化批判的时候,他们是说了一些过头的话,如:认为中国的国粹“已属于过去之陈迹”,“尤当早于今日陈诸博物馆”。但是,恐怕这并非主流。况且这类说法往往是出现在以“动则称国粹”者为对象的、带有论争性的文章中。而且即使是在这类批评国粹主义的文章中,他们也还是肯定了周秦学术、两汉*、宋明理学等“国粹”的历史价值,即当时“皆可超越一世,极历史之伟观,较诸希腊罗马未或下也”。他们只是强调随着社会的进化,应该创造新文明而不能临摹旧文化。他们之所以在论说中有所偏重乃至趋于极端,是因为他们更担心“若专是古而非今,尊己而卑他,标异于人,而以助国界之愈严明,梦想草昧,而使人群之退化”[11](反:《国粹之处分》,P192-193)。“醉心欧化”的人不能说不存在,但不应将主张学习西方者都归之为“醉心欧化”。因此,当时论敌国粹派所赠的“醉心欧化”,不能说是对这一思路全面的、本质的准确概括。
    关于国粹保存主义者,当时的情况复杂,有封建守旧派、“中体西用”的洋务派,也有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革命派。这里,我们只想针对其中的资产阶级改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