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世界史及清初中国的内亚
略论清初经济恢复和巩固
清初垦政
李龙潜  李东珠清初 迁
赵之恒清初内蒙古地区流
周绍泉徽州文书所见明末
周绍泉徽州文书所见明末
赵世瑜社会动荡与地方士
郝秉键晚明清初江南 打
郝秉键晚明清初江南 打
最新热门    
 
清初诸儒整合公私观念的一种体认――从礼说起

时间:2007-3-10 9:02:15  来源:不详
余无所以益子者,‘谨身守礼’四字,愿守之勿失。‘谨身’则无败度败礼之事;‘守礼’则无不顺亲、不敬长之时。得为人得为子,只于此取焉而已,甥勉之勿忽。”[52]也就是说,“谨身守礼”乃修身之要。陆世仪针对“今人自读书之外,一无所事,不知礼乐为何物,身子从幼便骄惰怀了”之弊,为人们指出一条修己路径,即“非礼勿视听言动,圣人正教颜子以修身之功也”;“《礼经》如执玉、如捧盈二句,极可为持身之法,全是一个敬字”;“持身之法,《曲礼》中所载,固甚详尽;然细读《语》、《孟》,如《乡党》一篇,及燕居三变、子温而厉,与夫持志养气、睟面盎背、居移气、养移体诸章,尤可想见圣贤气象,持身者所当细细体认”[53]。张尔岐亦称:“君子守礼之为贵。”[54]即此可见,“谨身守礼”的关键就在于以礼持身,依循礼来行事。

为实现“谨身守礼”,清初诸儒提出了“博文约礼”的实践工夫。颜元指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乃孔门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实功,明德亲民百世不易之成法也。……孔门之‘博学’,学礼,学乐,学射,学御,学书、数以至《易》、《书》莫不曰学也。……孔门之‘约礼’,大而冠婚、丧祭、宗庙、会同,小而饮食、起居、衣服、男女。……以此约身,即以此约心,出即以此约天下,故曰‘齐之以礼’。此千圣体道之作用,百世入道之实功。”[55]又称:“曰‘博学于文’,盖《诗》、《书》、六艺以及兵农、水火在天地间灿著者,皆文也,皆所当学之也。曰‘约之以礼’,盖冠婚、丧祭、宗庙、会同以及升降周旋、衣服饮食,莫不有礼也,莫非约我者也。凡理必求精熟之至,是谓穷理;凡事必求谨慎之周,是谓居敬。”[56]也就是说,尧舜周孔之“博文约礼”,是有当于修齐治平理想之治的。李塨继承了其师的此一思想,阐发道:“博文,学礼也;约礼,行礼也;齐明,内养以礼也;非礼不动,外持以礼也”[57];“以礼学礼,则为博文,行礼则为约礼。以礼自治,则为明德;以礼及人,则为亲民。”[58]要而言之,“圣门六艺之学,总归一礼”[59]。有见于此,李塨倡言道:“学勿骛广,礼其务哉,亦诸学之纲也。”[60]顾炎武鉴于当时士人寡廉鲜耻的恶劣行径,遂将“博学于文”与“行己有耻”合而为一,并使之上升到“圣人之道”的高度。其言曰:“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61]而“博学于文”与“行己有耻”合而为一的关键则在于“求其放心”,亦即:“‘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是所存者非空虚之心也。夫仁与礼,未有不学问而能明者也。”[62]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