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香港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最新热门    
 
乍浦港与清代中日贸易、文化交流

时间:2007-3-10 9:03:45  来源:不详
明朝末年,由于钱塘江口改道,航道由原来的“一”字形,改为“s”形,因此造成水流不畅,退潮缓慢,使大量泥沙沉淀,除江道口普遍淤积外,并造成沿岸水域大船无法靠近。这样杭州港因海口淤沙湮塞,海船进出困难,于是只好借助外港乍浦港代替它海外贸易的重要地位。(2)清代乍浦港已成为了苏杭和皖南地区的物质的集散地。因为它具有当时国内外五条水上航线汇集点的优势。即对海外她有通航到日本和南洋各国的远洋航线;国内往北沿北洋航线可直达天津、锦州和营口等港;往南沿南洋航线可直达宁波、福州、广州以及更南的地区;内河航运更是发达,这里可以与大运河以及太湖水系连接沟通钱塘江与东西长江等内河航线。(3)清代乍浦港产生了许多航海世家,并形成了海外贸易集团。自宋元乍浦开港以来,就有外国船只不断驶来,到明朝嘉靖年间,设置市舶机构(所谓“下关”),管理通往日本、琉球、安南、暹罗、吕宋、爪哇和柬埔寨等国的通航事务。一批善于经营东西洋贸易的海商也随之涌现出来,如元代时嘉定州大场沈氏、明代郑和三使东洋日本,七下西洋各国,其部下和他们的子孙有不少人都来到乍浦定居,或出任海防要职,或从事海上贸易。其中著名者有乍浦所百户齐斌、陶九、沈瘦儿等。入清以后,乍浦已形成了陈氏、谢氏、林氏等家族的海外贸易集团。(4)清政府把乍浦列为对日贸易的主要港口。早在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清政府特批准乍浦港为与日本通商口岸,用以采购日本铜斤。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统一台湾后,大开海禁,允许东南沿海地区百姓可以驾驶载运量五百石以下船只出海贸易、捕渔,同时设立了江、浙、闽、粤四海关,浙海关初设于定海,下设乍浦等十五个口址。次年,经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满汉人民具同一体,应令出洋贸易,以彰庶富之治”。于是浙江的乍浦、定海、宁波和温州等港均成为了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特别是乍浦港更是以生丝、丝绸以及书籍、文房四宝等出口日本,并以采办日本洋铜铸钱为著名,在清代海外贸易中,不管是在出港船只数量上,还是在贸易总量上都是处于领先的地位。(5)为保证海内外贸易,以及远洋航线的畅通,清政府曾在此派遣水师定期巡护,从而使商船的航海安全有了保障。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乍浦港所以能成为宁波港的出海基地和有些宁波船的起锚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靠近太湖流域,又背依杭嘉湖平原,历史上这些地方就是生丝、丝绸、茶叶和湖笔的产地。再加上这里物产丰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从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平原到入海口乍浦港,要比到宁波港的内河航程缩短许多,众所周知,海运要比河运更便利,且载运量大,速度也更快,因此便于物质交流,节省开资。再有,从这里到皖南(此地盛产纸、墨、砚)苏南或其他内地,均比宁波方便。而且乍浦离内地鼓铸铜钱之地更近,装卸铜斤或其他货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