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论中国近代化过程的三个层次

时间:2007-3-10 10:32:08  来源:不详
度缺乏职能分工,督、抚以下布、按两司权责不明,僚属只是幕友、知县包办行政与司法。到十九世纪末在外力的冲击下,传统行政制度已在逐渐演化,清末“新政”时期,这一变革更为明显,重心是整饬旧机构,建立新机构,实行专业化分工。民国建立后,各省设立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各厅,其宗旨大体上仍是本着清末的精神。

  *制度的变革,表现为一种突变,比较明显。戊戍变法是对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的失败模仿。凭籍着救亡爱国和思想启蒙的浩大声势,维新派终于在企图“重振乾纲”的帝党官僚的荐引和“不甘作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尝试着把维新思潮转化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实际行动——戊戍变法。这场具有政变性质的变法,企图依靠皇帝的威力,通过增设新衙门由维新派掌握实权,保留旧人物的虚位虚衔以减少阻力,从封建社会手中夺取政权。光绪皇帝采纳了维新派的建议,擢用维新人士,颁布变法诏令,力图给民族资产阶级某些民主权利,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令人惋惜的是这些美好的理想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反扑而归于失败。戊戍变法的失败,并没有证明维新派要对中国社会进行全面改造的方案行不通,而是当时的力量对比不具备成功的条件,诚如谭嗣同所说,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戊戍变法的意义也不在于证明当时就不能走这条“改良主义的道路”,而在于维新志士们用自己的驱体搭起了一座桥梁,一座由改良导引到革命的桥梁。

  维新运动迅速高涨之日,也正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兴起之时,这表明中国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选择了两条不同的夺取政权的道路。起初是改良派处于主流地位,革命派只是在南疆一隅小试锋芒;戊戍变法的失败,民族危机的加重,迅速把资产阶级革命派推向了前台。但改良运动并未就此止息,而是始终与革命运动相伴并行。有时与革命浪潮相互激荡,形成一股对封建营垒的冲击力量;有时却又站在革命的对面,成为一种抵销力量。在两条道路(革命、改良)和三个方面(革命派、改良派、清廷)相互角逐的局面下,革命既是当时的历史趋势,也就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革命派也就担当了时代的主角。经过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失败、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的艰难历程,经过一代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英勇奋斗,终于由保路风潮而武装起义,打落了清朝的皇冠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的民主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创建,使中国社会一度出现了新的气象,但是由于辛亥革命的夭折,人民自由民主权利的丧失,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断了,结果,经济近代化的努力也收效甚微,中国人民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水热火中痛苦挣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