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八次过关未断头:红军书
1949年前:西方文明与传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对清代商品经济的估计及
记 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
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
刘凤云明清城市的坊巷与
唐力行徽州方氏与社会变
李琳琦传统文化与徽商心
赵  毅  张明富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以无锡国专为中心

时间:2007-3-10 10:32:41  来源:不详
,先后受业于黄以周、王先谦等经学大师;独立办 学时,选择的又是有东林书院“光荣传统”的无锡。依常理推测,唐文治办学的主要灵感,应来自这两所同样声名显赫但风格迥异的书院。既然是风格迥异,就很难简单叠加,而必须 有所选择。对于东林、南菁的褒贬,涉及无锡国专的发展方向,不可掉以轻心。
    主张“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南菁书院,“其自修与研究之精神,实在令人佩服”;至 于“明朝太监专政,乃有无锡东林书院学者出而干涉,鼓吹建议,声势极张……前者死后者继,其制造舆论,干涉朝政”(注:胡适:《书院制史略》,《东方杂志》第21卷3期,1924年2月。),更是令胡适等后世学人感慨不已。顾宪成、高攀龙诸君之 讲学,本来自有主张,可后人大都只记得其关心国事,无意中遗忘了其理学方面的思考与著述。从黄宗羲之赞叹“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注:《明儒学案》卷五八《东林学案》,《黄宗羲全集》第八册,第727页,杭州:浙江古籍 出版社,1992年。),到张君劢之表彰其“不但讲学,而且论政”(注:张君劢:《书院制度之精神与学海书院之设立》,《新民月刊》1卷7~8期,1935年12月 。),虽然时世迁移,读书人对东林书院的想象没有改变。
    既然在无锡讲学,很自然地,人们会以历史上曾名满天下且至今仍有流风余韵的东林书院 作 为尺度,对之比照衡量。1933年3月14日,章太炎在无锡国专作题为《国学之统宗》的演讲,称“今欲改良社会,不宜单讲理学,坐而言,要在起而能行”,具体的榜样就是“无锡乡 贤,首推顾、高”。同年10月22日,章又再次莅临演讲,这回更是直截了当地强调“无锡本东林学派发源之地”,并叹惜“东林之学,至清中叶而阒焉无闻”(注:参见章太炎的《国学之统宗》和《适宜于今日之理学》,载《制言》54期、57期。)。推崇顾、高二君之气节,这与唐文治没有差异;可要说无锡国专的当务之急是恢复东林书院传统,则非唐先 生所能认同。
    1920年作《无锡国学专修馆学规》,提及高攀龙的《东林会约》,注重的是“检束身心, 砥砺品行”(注:《无锡国学专修馆学规》,《唐文治教育文选》,第147页。);1930撰《国专学生自治会季刊题辞》,称“惟相与考德问业,砥砺修名,如高景逸之《东林会约》”(注:唐文治:《国专学生自治会季刊题辞》,《国专学生自治会季刊》,1930年12月。)。再加上1926年出资刻印《高忠宪公别集》,1933年新校舍落成,“布置膳堂,悬王文成、高忠宪、顾亭林、陆桴亭四先生遗像”,应该说唐文治对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