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愤悱·讲画·变力——对外反应与中国近代化

时间:2007-3-10 10:32:46  来源:不详
(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戊戌变法》(3),第12页。)为了争取皇帝,他们与帝党结成同盟,极力向后党争权。同时,他们又寄希望于民气、民力,努力举办各种学会,出版报刊书籍,借以启迪民智、组织力量,推动变法。平心而论,维新派在宫廷内部与社会动员两方面的工作,都比洋务集团出色;加以他们具有较明确的*思想与变法纲领,所以从变革的力量与力度两方面都超过了洋务运动,尽管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戊戌变法旋起旋灭的原因很复杂,如果仅就变力的角度而言,则主要是没有也不可能与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结合起来,他们所依靠的民间力量只限于数量有限的开明绅商与刚刚形成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同时,他们所凭借的帝党并无多少实权,特别是手头没有一支可靠的军队,而且也不是什么有严密组织的*集团,因此在关键时刻便抵敌不住后党——淮系同盟的闪电般反击。

  不过,戊戌维新毕竟从思想上、组织上、骨干上,为后起的辛亥革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准备,也可以说前者为后者开辟了道路。六君子的血使年轻的革命派醒悟,他们不再对皇帝寄予幻想,决心推翻整个腐败的王朝,因而决心联络人数更为众多的下层劳苦群众,用暴力革命来改变社会制度。孙中山在革命活动的初期,主要是联络华侨与会党,同盟会成立以后则以进步知识分子、新军、会党为主干。用杨毓麟的话来说,就是由“中等社会”(知识分子)“提携下等社会以矫正上等社会”,“破坏上等社会以卵翼下等社会”。在20世纪最初10年,以新式知识分子及其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组成的“中等社会”力量确实有明显的增长。他们组织了革命政党,提出了*纲领,并且在一部分有组织的下层群众(会党、新军)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动员工作,所以辛亥革命在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空前交相激化的有利形势下,得以一举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推动中国近代化又大大迈前了一步。但是,革命派在发动群众方面却主要限于部分会党、新军的联络,而在启动农民伟力的艰巨任务面前踌躇不前。因此,作为变力而言,辛亥革命的力量与力度仍然是有限的,其变革的效果大多也限于表层,而很难掘翻旧社会的根基。这就是孙中山在五四运动以后所认识到的,“八年以来的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