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
论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
略论清初经济恢复和巩固
论清代的摊丁入地
清前期财政概述
试论清代前期铺商户籍问
论清末的经济法规
论清代 不加赋 及其对社
清代前期抑商问题新探
清代前期的民商
最新热门    
 
论清前期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势

时间:2007-3-10 10:33:47  来源:不详
确提出,治理国家,必须以尊重人之情欲为基础。他说:“且天下之所以丛丛然望治于圣人,圣人之所以殷殷然治天下者,何哉?无他,情欲而已矣。老者思安,少者思怀,人之情也”;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者,圣人也。“好货”“好色”人之欲也,而使之有“积仓”、“有裹粮”,“无怨”、“无旷”者,圣人也。使众人无情欲,则人类久绝而天下不必治;使圣人无情欲,则漠不相关,而亦不肯治天下。
  戴震、袁枚的反礼教思想,在清前期知识界并不孤立,“人心不可强抑,王道必本乎人情”,已经成为不少学者的共识。在主张独立思考过程中,清朝知识界形成了一股疑经之风,即对儒家经典提出大胆质疑甚至批判,从而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袁枚明确指出:学者绝不应当以迷信的态度对待儒家经典,而应相信疑经非圣人所禁。从治学“求其是”的立场出发,袁枚认为三代以上无经字,更无六经名目,即“向来原有此书,但名《诗》、《书》、《周易》,不名经字”。
  经既为史,当然可以怀疑,可以批判,故他主张对所谓的儒家经典采取“存疑多,存信少”的态度,并对《春秋》、《尚书》、《三礼》、《论语》、《孟子》等多部儒家经典提出尖锐质疑。乾嘉时期疑古学者崔述主张治学“但论是非”,大胆求信,他所怀疑的经典范围较袁枚更加广泛,对后世学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疑经绝非简单的学术活动,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正是被袁枚、崔述等人所怀疑的那些真伪混杂、鱼目混珠的儒家经典,奠定了秦汉以降两千年*、社会的思想基础,一旦将这些经典中"伪"的部分去掉,封建*、封建伦理道德体系中很大一部分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这就必然推动学者对传统社会的合理性提出怀疑和批判。正因为如此,袁枚、崔述在自己的著述中,暴露出不少具有鲜明反传统色彩的社会*理念。
  反对君主专制是清前期中国知识界的重要传统。清初激进思想家们反观历史,曾对专制制度予以猛烈抨击,到乾嘉时期,尽管君权恶性膨胀,但反对君主独裁的声音仍不绝于耳。这个时期激进*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主张"公天下",反对以天下私一人。崔述提出,完善的*体制是天下为公,不存在一人一姓对国家最高权力的垄断,不存在君权世袭,“天下者,天之天下”,“天下诸侯自择有德之人而归之,天子不能以天下传之一人也。不惟无传子者,亦并无传贤者”(崔述这里所说的“天”,实际上指的是诸侯,指的是生民百姓)。二是要求调整君臣权力分配体制,反对尊君抑臣,主张扩大臣僚在*生活中的发言权。尹会一、陆生楠、谢济世等人都提出了十分具体的限制君权的*设想。谢济世特别反对君主对臣僚的严密控制,他针对雍正帝的独裁统治,直言不讳地告诫乾隆帝,人主“以博览广听为求言,以察言观色为知人,以亲庶官、理庶务、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