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一号界碑”见证百
张学良家族在召唤 中国
史海回眸:近代中国错失
近代中国粮食危机:长沙
中国近代史上的粮食危机
近代史上的“激进”与“
近代三次留学潮:邓小平
1903年2月4日:日本人制
袁世凯三次编练新军 促
漫说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
最新热门    
 
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时间:2007-3-10 10:34:09  来源:不详
差异与冲突,所以在许多方面受到排斥抵触,未能引起人们的真正重视。然而正是这种文化已经不是我们过去所面对的那些粗蛮古朴、很快就将被我们文明所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了,而是高度发达的、必将对我们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鸦片战争前的人们是不可能意识到这点的,但鸦片战争的爆发却使猝不及防的人们迅速感受到了这一点,并在以后的日子里随着事态的发展其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场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中国的*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的文化观念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鸦片战争本是一场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战争,但由于我们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茫然不知,因而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灾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当时的中国却对于外国几乎一无所知,结果使自己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处境中。然而鸦片战争的炮声却并没有惊醒中国广大的臣民,战争结束后,除了少数亲历战争者对敌人“船坚炮利”留下了深刻印象外,中国依然故我,直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闯入北京,烧毁了圆明园。清政府内终于有一批人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中央以奕䜣,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为首开始创办洋务事业,想使中国走向自强之路,平弭 “内乱”“外患”,以挽救清政府的各项危机。他们在中央设立了总理衙门,为了了解外情和与洋人打交道设立了同文馆,为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又设立天文算学馆,而在地方上则积极筹划练兵、开办近代军事工业,等等,而这些仅仅领会了西方皮毛,并未真正意识和触及到西方*文化制度精髓的举措在当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其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因而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普遍的反对之声,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强大阻力。 

中国文化有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但是这种吸收一般也只都是在符合自己固有框架的前提内,对外来文化进行改造,使之适合于中国固有的文化和传统,维护其核心的“忠孝”内容,例如对于佛教的吸收就鲜明的具有这个特点;而一旦相差太大,则就会对此进行激烈的排斥,所谓“从来以夏变夷,未闻以夷变夏”,并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排外倾向。由此传统的儒家思想在这里表现出了惊人的保守性,他们顽强的维护中国古代一切固有的东西,举凡西方的观点一经进入,便立即上上下下,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凡西方先进的事物一经过儒家教义的折光,便顿时变为最荒谬不堪,丑陋绝伦的东西,成为中国上下攻讦的把柄和口实。西方“上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