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郑振铎:奠基现代儿童文
龚书铎鸦片战争与中国半
最新热门    
 
龚书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思考

时间:2007-3-10 10:51:43  来源:不详
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愈演愈烈。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日益走向孤立的境地。当时的客观形势,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遍布全国各地的群众反清斗争。《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不得不做一些变革,对内实施“新政”、“预备立宪”,从而加捐加税,勒索人民。当时,“所有柴、米、纸张、杂粮、蔬菜等项,凡民间所用,几乎无物不捐”〔11〕;“当捐之行也,一盏灯、一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12〕。各级官吏乘机从中勒索中饱,广大民众难以为生,民怨鼎沸。人民群众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于是纷纷起而反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抗捐抗税、抢米风潮、会党与农民起义等各种类型的反清斗争,遍布全国城乡,连绵不断。据统计,1902年到1911年,全国各地此伏彼起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遍布全国、越来越尖锐的阶级斗争,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使清王朝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中,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客观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

  (二)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日益将主张改良的立宪派推向自己的对立面。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革命风暴的来临,立宪派发动了颇具规模的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尽快开国会和成立责任内阁,尽快转入君主立宪的轨道。然而,清政府不可能接受立宪派的要求,接受了就意味着自身权力的丧失,因此,一次又一次拒绝立宪派的请愿要求。当立宪派准备第四次请愿时,清政府即命令禁止请愿活动,明白宣布,各省如果再有“聚众滋闹情事”,请省督抚立即“查拿严办”。尽管立宪派确实没有干犯王室尊严的用心,然而清朝统治者却不理会他们的“忠心耿耿”,而是变本加厉地加强了皇族的集权统治。1911年,清政府成立所谓“责任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事实证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实质上只是一场骗局。这使立宪派痛心疾首,梁启超在报刊上撰文痛斥清政府是“误国殃民之政府”、“妖孽之政府”。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将越来越多的立宪派人士推向革命一边,成为反对自己的势力。那种认为腐朽的清政府的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可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论断,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主观臆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