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陈旭麓略论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时间:2007-3-10 10:52:47  来源:不详
的变化,以服饰而论,从旗袍到连衣裙;从芒鞋到革履,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虽然至今还有人把中山装当做国服,其实,与长袍马褂相比,中山装更多地脱胎于洋装。服饰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从来不仅仅限于遮体,因之而有汉官威仪的自豪和披发左衽的伤情,然而自豪也罢,伤情也罢,旧物毕竟不是靠一部份人的留恋可以保存的。食品方面也是如此,《上海县续志》有一段记载民国初年农产的话:“洋葱,外国种,近因销售甚广,民多种之。”并称用以“佐肉食,味颇佳。”作者显然是一个知味者。除了洋葱之外,可以枚举者甚多。住的更是如此,道光年间,有个叫沈慕琴的人在广州见到西洋建筑,赋长诗以纪之,颇绘形相,而结尾则以“他族逼处究非策,奸究须防芽蘗萌”为忧,(铢庵:《人物风俗制度丛谈》页79)显然是不赞成的。而清末民初北京有人写竹枝词描写洋楼,已心平气和多了。这叫做见惯不怪。讲到社会生活不能不想到近代中国人口的变化。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国人口突破三亿一千万。康乾之时,史称“盛世”,中国社会经济在稳定中发展。但此后人口增长即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一八三四年(道光十四年)中国人口突破四亿一千万,人口空前增长意味着社会需求的空前增长,而一个农业社会是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提供与之相应的产品的。多余的人口总是不安定的人口,于是而有频繁的动乱和起义。人口增长当然也促进了阶级矛盾的激化,晚清的民变就促成了清朝的灭亡。但依靠阶级斗争是不能解决人口问题的,因此清朝灭亡后,军阀连年混战,有那么多人去当兵,充当炮灰。人民找不到谋生的出路是一个重要原因。早一点研究这个问题,可能对我们要好一些,不会作事后诸葛亮。

  三,从社会意识方面去研究。这个“意识”不是由思想家代表的社会精英的意识,思想家的意识被人们接受之后,就成了社会意识。例如老庄之说,儒家之教,本来都是思想家的产品,都是一个时代精英人物的意识。但它们一旦流入社会并为人们所接受,就会大众化,社会化。阿Q是个没有文化的农民,然而阿Q精神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孔学和老庄滑稽化的结果。宗教的教义也有为人们所接受,由世俗化而成为社会意识的,如佛教的轮回意识,和尚尼姑之外的人也有不少接受。因此研究近代史还要注意社会意识、社会心理。任何一个新的思想要成为一种物质力量必须首先成为社会意识。要改造国民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改掉民族的落后的社会意识。科学观念和意识的改变是比较容易的,但改变社会意识就非常困难。近代中国的改革和进步之所以屡起屡挫,除了有权势者自觉的顽固之处,还在于没有权势者不自觉的顽固。相比之下,后者更可怕。

  近代社会思想意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