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赵世瑜社会动荡与地方士
最新热门    
 
赵世瑜 周尚意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说

时间:2007-3-10 10:53:39  来源:不详
城门外还是具有一定的人口密度。在此基础上,成化十七年(1481年),蒋 琬建议修建外城,尤其是利用西北元代土城[5](卷156)。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兵部尚书聂豹等建议“京城外四面宜筑外城,约计七十余里”[6](卷396)。虽然后来因为经费的问题 只修筑了南面的外城,但还是说明了城墙外日益扩大的城市外缘,即关厢地区的发展[6](卷 397)。到此,北京又增加了大约25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空间(注:据章英华前引文所引统计,北京内城总面积为14.25平方英里,外城总面积为10.5平方里 ,总计为24.75平方英里,第32-33页;据多田贞一:《北京地名志》(张紫晨译,陈秋帆校,第1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其内城约35平方公里,外城约28平方公里,总计约63平 方公里;韩光辉:《北京人口历史地理》(第4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估算为内城36.6 平方公里,外城25.4平方公里,共62平方公里,都比杨宽的估计大(见该书第528、534页。))。

    从明到清,城墙的位置没有再进行移动,也就是说,城墙内的空间没有什么变化,但这并 不等于说城市的空间规模没有任何扩展。首先,南城或外城的修筑就是商业区扩展的结果。自从宋都汴梁打破了坊市制的空间功能安排以来,明中叶北京南城的拓展又突破了它“左祖 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空间格局。其次,据《春明梦余录》载,明末时东城有朝阳坊,西城和北城都有关外坊[7](卷5),而这在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所记嘉靖三十九年(1 560年)五城所属各坊中还是没有的[8](p6-19),当时在东城内与各坊并列的还有“朝阳东直关外,五牌三十七铺”,在西城内有“阜城西直关外,共七铺”,在北城内有“安定、德胜 关外,共六铺”,大概后来东、西、北三处城外关厢人口增加,亦被明末人同视为坊。到清代,五城重新规划,内外共有10坊,各坊均包括城墙以外地区[9](p25-26)。第三,据学者 研究,从元到清,北京城市商业分布从北向南移动,出现沿内城九门的商业集聚现象;同时外来商品也由这些方向进京,致使除城门关榷之外,政府又在河西务、张家湾、居庸关、卢 沟桥、白河等地设置税务机构,特别是随着战略防御需要的变化,清代京师北面相对明代新增税关,形成所谓外圈关榷,因此在这两层关榷之间,必然引起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所以 ,这一时期的商业指向多少可以说明北京这样一个*中心城市的城市化进程[10]。

    按韩光辉对明清北京城市人口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