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赵世瑜社会动荡与地方士
最新热门    
 
赵世瑜 周尚意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说

时间:2007-3-10 10:53:39  来源:不详
估计,明初洪武八年(1375年)北京城市户口为7.21万户,1 4.3万口;正统十三年(1448年)为27.3万户,96万口;万历六年(1578年)为17.92万户,85.1 万口;天启元年(1621年)为15.12万户,76.99万口,增长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从洪武到正统,口数增长了571%。由于明中期以后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北京,如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 有奏“京师流移之民聚集日多”,弘治六年(1493年)时说“贫民流移来京者以万计,昼丐夜露”等等[5](卷266),所以还有许多人不在统计之中,说明代京师人口峰值超过百万应该是 没有问题的。清代京师人口统计除内外城以外,还有城属即四郊人口数字,如果不计这部分主要从事农业园艺的人口,那么内外城人口在顺治四年(1647年)为53.9万,康熙五十年(171 1年)为76.67万,光绪八年(1882年)为77.61万[11](p104、128)。其人口最高峰值似乎没有超过明代,不同时段的增长幅度也没有明代大,这与全国总人口增长的情况不相符合。直到 20世纪20年代以后,北京城市人口才有了较快的发展。显然,这与清廷采取了控制京城人口、而非如明代那样自由放任的政策有关。

    仍据韩光辉的统计,明万历六年(1578年),北京内城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万人左右,外城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4万人左右。同时天启五年(1621年)内外五城区人口密度由大到 小的顺序是:西城、东城、中城、南城和北城[11](p327-329)。但是嘉靖间都御史毛伯温等说:“今城外之民,殆倍城中。”[7](卷3)这可能一方面是指包括后来南城在内的城外四周 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了外城中不在统计内的流动人口比例较大的情形,另外一种解释,是说南城的实际居住区是比较靠近内城的地区,只占外城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左右,特别 是前三门沿线,人烟更为稠密,所以实际人口密度应与内城中的西城或东城差不多。到晚清宣 统时的统计,外城区的人口密度超过内城区,而内城中仍以东西中三区密度较大,北区较小 。外城或南城人口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第二、第三产业特色,应该说还是反映了北京的城市化过程。

    依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我们很难了解各坊的人口密度。据《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列表如 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