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赵世瑜社会动荡与地方士
最新热门    
 
赵世瑜 周尚意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说

时间:2007-3-10 10:53:39  来源:不详
居区牛街,都与牛羊屠 宰业关系密切。以上这些,显然多只表明外城不同区域的商业土地利用特征,并不表明那一定是商业中心区,即使是,其商品也相对单一,只有正阳门大街附近及以西的部分地区是为 综合性的、而且具备一定档次的商业中心区。但是,这毕竟说明了外城社会的发展,因为这里居住的社会地位较低的群体逐渐孕育出了他们所能提供的商品,服务于某种层次的日常生 活需求。

    施坚雅的两中心说(即衙署和商业区)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从明清的北京来看,除了皇室所 居的紫禁城始终居于城市中心、中央官署连接在紫禁城以南之外,其他衙署,比如顺天府衙、宛平县和大兴县衙、五城兵马司等都分散于内城各处,商业中心区也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处 。如果仅从商业分布的情况来看,在明代,可以说存在两个各有特点的大区。我们根据对纳税的上中六则铺户在各坊密度的统计,知道名列前茅的各坊几乎都在西部,即从内城北部的 日忠坊一直到外城的宣北坊和正西坊。这不仅说明财富比较集中地集聚在城西部,而且表明这些坊内存在较多较大的店铺。同时,可以看出明代的商业区是以元代的商业中心区(鼓楼 大街及以西)为基础,渐次向南发展的。相比之下,另一种可能性是,上中六则铺户较少的各坊,下三则铺户数量就越多,或者说人口数量就越多,这与前述东城存在铺密度较大的坊 是一致的。

    进入清代,东部商业应该说有了显著发展,这可以被看作是北京商业分布日益脱离元代的 基础,而与商业的东南指向有关。有民谚说明清时期的北京是“贵在东城,富在西城”[19] (p36),也有民谚说的正相反,是“东富西贵”[20](p5),这可能恰巧说明了从明到清财富 聚集区或商业区的变化。有学者分析民国初年的情况:“至于内城,集中指数最高者是东半的中央,即内左二区。整体看来,商业的繁盛,是东城优于西城,南半优于北半。从东城, 我们又可见到多少的集中趋势,即由中央往南北两侧递减,而靠南地区又强于靠北地区”[2 1](p45)。这可能是自西向东变化的结果。

            三

 &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