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揭秘:明清寡妇是如何排
琉球:明清时期的藩属国
“花子”的世界:明清时
“明清对话:鼎革与变迁
1977年徐明清因江青的证
明清性禁锢时独福建性开
明清官场:贪官为清官跑
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
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
日本 中国明清史研究 新
最新热门    
 
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时间:2007-3-10 10:55:55  来源:不详
化、生活的中心,是缓解农村过剩人口的消融剂(注:陈学文:《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群言出版社,1993年,第36页。韩国学者吴金成的看法,与陈学文类似:在市镇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渗透到乡村,使农村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进而为农业经济结构和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由于市镇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谋生途径,绅士和商贾以及从农村中分化出的游手无赖等过剩人口涌入了新兴市镇内,江南市镇就是在吸收乡村劳动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参吴金成:《明清时期的江南社会——以城市的发展为中心》,《中国江南社会与中韩文化交流》,杭州出版社,1997年。)。樊树志和王家范没有过份渲染市镇的“中心地”作用,而将市镇与农村置于相对平等的位置。前者认为,研究市镇结构不能仅仅局限在街市以内,更重要的是弄清市镇与周围四乡(或称乡脚)的关系;四乡的范围大体显示了市镇作为一个基层商业中心的延伸面,是市镇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四乡向外输出手工业品或农产品先在市镇里集中,再经牙行和客商散往各地市场。(注: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12页。)后者则指出,江南市镇与农村之间,无论从形成途径上,还是空间格局上,均存在着纵深联系;江南许多市镇之所以在明中叶之后呈勃兴之势,完全是由于其四乡农村经济结构变革的推动。(注: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惜乎众多学者或把市镇视为联络县城和农村的中介(注:例如范毅军认为,明清市镇应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自*文聚落的一个环节,但由于传统经济发展程度,城乡之间非可判然两别。某些大镇近于都市,而许多小镇则与一般乡村聚落区别不大,只不过几户的村店而已。参范毅军:《明清江南市场聚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新史学》九卷三期,1998年。),以及乡村城市化的重要一环(注:樊树志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农业社会的历史也就是乡村不断城市化的过程。参樊树志:《市镇与乡村的城市化》,《学术月刊》1987年第1期。);或以传统城乡界线模糊不清为由,把市镇与农村实为一体作为“理解策略”,从而回避了市镇与农村的关系问题,更遑论对此作专门的讨论了。 

  1990年代末以来,相关研究层出不穷,接连有小田、包伟民、范金民、王卫平、单强、陈国灿、吴仁安、张海英、龙登高(注:小田:《江南乡镇社会的近代转型》,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年。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知识出版社,1998年。范金民:《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人民出版社,1999年。单强:《江南区域市场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年。陈国灿:《浙江古代城镇史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吴仁安:《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