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揭秘民国时期首届“高考
民国时期成都清晰老照片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珍贵彩
新时期教育改革“三个面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教
走进新时期——忆“全国
三年困难时期:李先念不
达赖喇嘛统治时期的西藏
抗战时期:贺龙用迂回激
最新热门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

时间:2007-3-10 10:56:27  来源:不详
总额来看,其中粮食与棉制品实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到18世纪,这种跨区域的比较优势互相交换的经济格局终于形成。这是以前历朝都未曾出现过的。它在不增加耕地、肥料甚至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布局的调整,即可扩大生产可能性的边界,和提高社会的总体收入。它是耕地的“全域性开发”之外,明清经济发展的另一个主要途径。

    应该指出,这种经济格局与中国现代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接续关系,它到今天也没有“过时”。尽管近百年来机器工业和现代城市有着巨大的发展,也未使之发生重大的改变;也不管这种交流关系曾否被人为割断,情况一旦“恢复正常”,人们就不难发现这种格局的“复兴”。它的意义,是评价多高也不为过的。

    为便于说明问题,下面打算从另一角度即地区开发角度做进一步的考察。为此,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经济按其阶段或类型予以区分,并排成一个序列。

    在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中,第一类型地区是在发展水平上最为“落后”的,在发展状态上最“不求上进”的,因此可以称为“不发展经济”。其特征是∶人口稀少,在长时间内增加不多;耕地开垦有限,耕作粗放(浅耕、散种、不施肥、不中耕、不修水利等);工商业极为落后;消费则只顾眼前等。这类地区到清代初年海战有我国很大面积(如西南和东北地区)。只是到18世纪以后,它们才相继进入了发展中阶段。

    第二类型地区的主要特征是∶人口增加,而且速度较快;土地大量开辟,几及一切可垦地土;农业上精耕细作;工商业有所发展。因此它可称为“发展中经济”。像华北和中原诸省即早已进入这一阶段,18世纪以后这类地区更在内地18直省中占有最大的比重。与“不发展经济”判然有别的是,这种经济已进入发展之中,并成为传统经济中发展最为显著的一个阶段(尽管有不少地区在获得一定发展之后就迟滞于这一阶段之内)。土地的大量开垦和精耕细作,是这一发展类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