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揭秘民国时期首届“高考
民国时期成都清晰老照片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珍贵彩
新时期教育改革“三个面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教
走进新时期——忆“全国
三年困难时期:李先念不
达赖喇嘛统治时期的西藏
抗战时期:贺龙用迂回激
最新热门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

时间:2007-3-10 10:56:27  来源:不详
的主要标志,也被许多人误以为中国传统经济的最高成就。但在事实上,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是不是就到此为止了呢?这显然是我们要进一步回答的一个问题。

    传统经济发展序列的第三个类型的主要特征是∶人口仍有较高速度的增长;在生产上不再依赖土地的增垦,而仰赖于土地利用水平的提高,如种植具有较高收益的经济作物等。这样的地区在清代还只有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的一些地方、四川盆地,以及华中、华北棉区的中心地带等不多的地方。它们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保持传统的粮产优势的同时,开辟一些也具有一定规模的新的优势产品;一种是放弃旧有的优势产品如粮食等,而代以高产值的经济作物。这类地区虽只占据少数,却显示出清代农业的一个主要成就;通观近几百年的经济历史,可以看出,它正代表着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并表明即使在“传统”的范围之内,中国农业发展所具有的可能选择和可行途径。结合着前述省区间比较优势的不断发挥,这种发展在现代已显现出可观的前景,也有更多的地区因此而跨入较高的发展阶段。

应当指出,在中国农业的早期阶段和直到以后相当长的时期,粮食的供给都不是经济发展的制约或主要问题所在。就是到了明代甚至清代,面对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粮食生产的负担虽然很重,但从未出现过严重的粮产不足,以至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同样的,粮产的增加也不像前人所描述的那样构成经济发展的带动因素;这种因素只能也只应到粮食以外去寻找。从分地区的角度观察,在古代中国几乎没有过缺粮地区,这类地区,只是在晚近时期(如明清以后),是在经济有着高度发展以后才出现的,也可以说是它的一个产物,而不是相反。对于许多欠发展地区来说,其主要的困扰,不是粮产的不足,而是粮价的低廉、销路有限,同时又没有什么新的优势可供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对狭窄性,以及新产品的商品性强、需求不足,使得这些新探索格外困难。这些,可能才是明清时期中国大多数地区所面临的主要的历史性难题。而那些达到较高发展水准的地区,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才获得成功的。

    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不仅可以到粮食以外的经济作物中去寻找,也可以到农业以外的工业发展中去寻求。这里所谓工业是指“传统工业”而言。在明清时期,传统工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它依靠一种广泛而分散的发展方式,提供了当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