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红岩特工 潜伏“中统”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最新热门    
 
记 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 第四次学术研讨会

时间:2007-3-10 10:57:22  来源:不详
对传统经济再评价,应该站在时代认识的制高点上,用科学发展观加以考察,不仅要看经济总量的盈缩和劳动生产率的升降,而且要看经济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以及经济内部的各种关系是否协调。他着重考察了传统农业中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传统经济中的农牧关系、传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变迁的关系。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流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轴心,它使得中国能用有限的耕地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表现了很强的生命力。但精耕细作有不同的类型:一种是以“代田法”为代表的“节劳型”,其特点是农法的进步与农器的改进同步,增加单产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重;另一种是以“区种法”为代表的“多劳型”,其特点是农法的进步不与农器的改进同步,虽然可以增加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但劳动生产率却难以有相应的提高。“节劳型”和“多劳型”精耕细作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并存,从秦汉到唐宋“节劳型”精耕细作占主导地位,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均呈上升趋势,明清时代则逐渐向“多劳型”精耕细作偏斜,高土地利用率和低劳动生产率形成巨大的反差。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发达的畜牧业,中国和西欧的传统经济均为农牧结合,只是分属不同类型,笼统说中国传统农业是“跛足农业”或“单一农业”是不妥当的。但我国历史上农区畜牧业和牧区畜牧业之间,农区中国营畜牧业和民营畜牧业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是脱节的。同时,确实存在种植业排斥畜牧业、农田挤占牧地、农区蚕食牧区的长期趋势。这些因素制约了中国传统畜牧业的发展,终于导致明清时期农牧比例畸重畸轻的格局。中国封建社会牛耕的推广,受到小农经济体制和农牧矛盾两种因素的制约,呈现出倒“V”字形的发展曲线。从两汉到唐宋,为了在小农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推广牛耕,封建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唐宋成为我国历史上牛耕最为普及的时代,中等以上农户一般拥有耕牛。明清时代由于人口激增,耕地吃紧,小农经济更为细碎,农牧争地矛盾更加突出,一般只有地主富农才养得起耕牛,牛耕的使用比前代倒退,严重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