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末肃亲王善耆与川岛浪
英雄美人:清末状元外交
清末革命军与清军战斗老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的来
百年前的中国:美地理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揭
清末震动山东的大案:潍
国外学者对中国西部历史
国外学者对中国妇女和社
清晰地再现清末民初的风
最新热门    
 
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评(之一)

时间:2007-3-10 11:03:06  来源:不详
德国和日本的教官。接受教育的不限于军官,普通士兵也被要求每天参加2小时的学习,学习一些基础知识,接受爱国主义训练。此外,晚清军事改革所产生的另一更有意义的后果是在中国出现了尚武精神(国防意识),以前士兵是被人们轻视的人物,真正有身份的人总不屑于穿*,而在晚清军事改革时期,穿着制服的年轻中国人进入学堂,富家子弟毫不犹豫地进入部队服役,像袁世凯和张之洞这样的重要官员都乐于作为军事改革的倡导者和领导人,甚至贵为天子的皇帝也宣布自己为军队的总司令,这一时期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与军事改革中不断增长的尚武精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作者同时指出,晚清满族亲贵掌控军权的现象则在另一方面加剧了满汉矛盾,加强了人们对满族亲贵裙带关系的指责。除考察陆军改革外,作者还扼要叙述了日俄战争之后清政府重建海军的宏大计划和各种努力,指出由于财政问题及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既无财力也无时间将雄心勃勃的重建海军计划付诸实施,大部分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具体成果很少。

    卡梅伦认为,在清末新政的各项改革中,最为新奇和引人注目的是1905-1911年的预备立宪。她认为,1905年清政府宣布仿行立宪,主要是受日俄战争的刺激,并不意味着当时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转向认同民主*或有限的君主制。在第六章详细考察清末预备立宪的过程之后,作者不赞成将清末的“预备立宪”说成是清政府的一种欺骗行为,认为这种观点是当时革命党人宣传的需要,是不公正的。在清政府颁布的有关宪政问题的上谕里,从未许诺要将中国转变成英国式的民主的君主立宪制。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的仿行立宪的上谕里就申明“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后来清政府颁布的《宪法大纲》遵循的也是这一基本思想。宪政的某些改革未能付诸实施,其因在清政府的无能和地方官员的不合作,而非出于欺骗。对于在预备立宪中所宣布的各项*改革的性质,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不一定有清楚的认识,但他们还是抓住了一些重要的原则。首先,他们意识到必须通过*改革,使中国有一个统一的政府,而不能是一群半独立的“古波斯帝国的省长”。其次,他们认识到必须建立一套新式的公务员制度,以专业化和正规化取代过去官员中的兼职和责任不清。再者,他们认识到中国必须建立一个能够让国内各阶层代表表达意见的立宪政府,以密切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