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末肃亲王善耆与川岛浪
英雄美人:清末状元外交
清末革命军与清军战斗老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的来
百年前的中国:美地理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揭
清末震动山东的大案:潍
国外学者对中国西部历史
国外学者对中国妇女和社
清晰地再现清末民初的风
最新热门    
 
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评(之一)

时间:2007-3-10 11:03:06  来源:不详
stid,Educational Reform in Early 20th-Century China (University of Michigan,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1988).该书于1971年由法国莫顿出版社出版,1988年由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译成英文出版。另一本研究晚清教育改革的英文著作是,William Ayers,Chang Chih-tung and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该书最后两章涉及张之洞在1900年之后教育改革中所起的作用。)。在这部著作中,作者没有泛泛地探讨20世纪初清政府的各项教育改革举措,而是在20世纪初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通过对张謇教育思想及其在江苏的教育活动的考察,着重分析近代绅商在晚清教育改革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近代绅商在兴办教育中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独到的看法。作者指出,教育改革之所以在晚清10年新政中最富成效,主要原因是得到了张謇这样开明的近代士绅的大力配合和支持,正是在他们的主持和领导下,清末的各项教育改革在地方得以实行。换言之,清末在建立近代学堂制度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是近代士绅与清政府及地方官员合作的结果。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近代士绅之所以能与清政府和地方官员合作,是因为他们都以日本为模式。(注:为此,作者在书中就日本对清末教育改革的影响及其途径做了详细的论述,认为在清末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欧美的影响始终甚少,即使存在,也是通过日本的途径。但在笔者看来,“日本模式”并不足以解释在清末教育改革过程中地方士绅与清政府和地方官员的合作和冲突。)作者同时指出,在这种基于日本模式的合作的背后一开始就存在着冲突与对立,因为日本模式对他们来说并不意味着相同的意义。虽然清朝官员和士绅都认为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所需的人才,但对清政府来说,它所要培养的是忠于封建君主的人才,企图藉教育改革恢复传统的以君主为核心的团结和统一,换言之,将教育改革当做稳定*的一种工具;而以张謇为代表的近代士绅则不然,他们将教育改革当做是*改革的一种工具,希望藉教育改革为改造中国、振兴国家提供所需的人才。作者认为,清朝官员和开明士绅在教育改革目的上的这一分歧和矛盾直至1906年尚未导致他们之间产生重大的对立或冲突,因为直至那时士绅们仍对他们的成功充满热情和希望,并且害怕革命运动。然而,1906年立宪运动开始后,士绅与清政府在教育改革上的合作不再和谐,两者之间的目标愈来愈相背离:清政府力图夺回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士绅所声称获得的各种特权;而士绅则力图扩大这些特权,并使之合法化,他们将教育作为对抗政府的一个基地。

&nbs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