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末肃亲王善耆与川岛浪
英雄美人:清末状元外交
清末革命军与清军战斗老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的来
百年前的中国:美地理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揭
清末震动山东的大案:潍
国外学者对中国西部历史
国外学者对中国妇女和社
清晰地再现清末民初的风
最新热门    
 
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评(之一)

时间:2007-3-10 11:03:06  来源:不详
持袁世凯,并不是要效忠于他个人,而是普遍觉得唯有袁世凯才能建立起新秩序,以避免外国干涉的危险”(注:冯兆基著:《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第11页。)。另外,书中一方面对晚清军事改革中崛起的尚武主义和军国民主义给予积极的评价,认为“晚清改革家们在促进中国尚武主义方面是成功的”(注:冯兆基著:《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第317、123-126页。),同时又指出“不幸的是,原先那种积极的、全民振兴武备的设想,在以后几十年里很快演化为地方割据的军阀主义”(注:冯兆基著:《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第126页。)。由此所引发的一个问题是,原先具有积极意义的尚武主义为什么会演化为后来的军阀主义,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对此,作者并没有做具体解释。此外,与《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一样,该书对中国近代重要军事力量之一——晚清海军的状况,没有做任何的考察。固然,晚清海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遭重创后,一直未能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但鉴于海军是一个比陆军更为现代化的军种,以及海军在晚清扮演的一定角色,完全将海军排除在晚清军事力量之外,显然不甚恰当。并且考虑到晚清海军的动向曾对辛亥革命的成败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该书在探讨晚清中国军事力量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中完全不提海军,就更加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了。

      (三)

    清末新政作为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其发生和发展与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重要官员的倡导和推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加强对一些重要新政人物的研究,无疑有助于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美国学者裴士丹的《迈入20世纪的中国:张之洞与一个新的时代》(注:Daniel H.Bays,China Enters the Twentieth Century:Chang Chih-tung and the Issues of a New Age,1895-1909(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78).)和麦金农的《晚清中华帝国的权力与*:袁世凯在北京与天津》(注:Stephen R.Mackinnon,Power and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Yuan Shi-kai in Beijing and Tianjin,1901-1908(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0).在清末新政人物研究方面另一本值得参考的英文著作是:Roger V.Des Forges,HisLiang and the Chin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