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作者:马立诚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唐代宗:刘晏让我们父子吃上了饭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到代宗广德元年(763)的安史之乱,持续8年,拦腰斩断了大唐黄金盛世。中原地区和北方在大乱中血流成河,民不聊生,经济彻底摧毁。
大乱之后的广德二年(764),京城米价飙升到每斗1000文。据《通典·食货七》载,大乱之前的开元十三年(725),每斗米才13文,通货膨胀率远远超过5000%。政府税收一落千丈,仓库一空如洗,根本拿不出东西增加供应平抑物价,当时物资已经紧张到连皇宫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程度。
更恐怖的是,皇宫警卫部队一度断军粮饿肚子,竟想造反。急得代宗每天晚上睡不着觉,坐立不安。幸亏江南未经战火,唯一的希望,就是以长江中下游的物产接济京师。
于是,唐朝恢复经济的命运就寄托在漕运(水路运输)上了。代宗急切下旨,要宰相元载解决粮食漕运问题,元载推荐不久前刚被罢免宰相职务的刘晏担此重任。代宗立即任命50岁的刘晏任御史大夫(监察部长),兼安徽、河南以东税赋、运输及粮储的最高经济负责人。
都城长安附近地区产的粮食,远不能满足当时京城上百万人口和大量驻军需要。如何把粮食运到京城,是一件重要大事。用马车牛车陆路运输,不但载重低而且牲口也要消耗,而一艘大型木帆船能运十几万斤甚至几十万斤粮食。因此,漕运成为重中之重,不然皇帝也要饿死。幸好隋朝开发大运河,为唐代漕运创造了条件。
当时漕运过程复杂之极,先是组织几千艘船只,把长江中下游产的粮食经长江运到扬州集中,再从扬州经运河进入淮河,由淮河转入汴河,再进入黄河,入黄河之后西上,经三门峡之险,再转入渭河,最终到达长安,水路蜿蜒超过三千里。
刘晏受命危难,脚踏实地,亲自沿着漕运路线,从江苏到安徽,再赴河南,最后到陕西,细致考察一遭。
映入刘晏眼帘的,是安史之乱之后的惨状。兵乱以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