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唐朝历史 >> 正文
唐代中叶的格林斯潘为何
李约瑟极力推崇的中国古
近代中国买办大军是如何
唐代皇帝业余爱好:玄宗
近代中国第一股:一举收
唐代两位恃才傲物的文人
曲棍球:唐代宫廷称步打
饿殍遍野:实拍40年代中
饿殍遍野:实拍40年代中
近代中国对海权的维护 
最新热门    
 
唐代中叶的格林斯潘为何惨遭抄家之祸(图)

时间:2009-10-15 10:22:04  来源:网易
p;三、“杂徭”,又称“色役”、“资课”等。即为各级政府做各种杂务劳动,也可以用交钱替代。

    四、代宗时还增设“青苗税”(田里冒出青苗即收税)。

    五、各地政府及军阀巧立名目收取的税费。

    租庸调的特点是“以丁为本”,不问资产。如果人没有了,就不好办了。

    安史之乱导致农民大规模死伤逃亡。据《中国经济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大乱之前的玄宗天宝十四年(755),政府管辖人口5292万。到大乱尾声的肃宗乾元三年(760),管辖人口1699万,人口减少了3600多万,其中逃亡人数众多。均田制破产,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

    杨炎的两税法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来的。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政府量出制入,根据支出额度确定征税额度,一改过去一直是量入为出的财政制度,确定全国税额,摊派各地征收。

    二、不分原住民和移民,一律按现在居住地立户籍,根据每家资产多少定出不同等级的户,确定应该缴纳的“户税”;再根据拥有多少土地,征收“地税”。各地田亩数字,大致以代宗大历十四年(779)的数字为标准,进行征收。

    三、租庸调和所有其他税费全部废除。流动商人按其经营所在地,收1/30的税。

    四、每年两次纳税,夏税在六月之前缴纳,秋税在十一月之前缴纳。正因如此,所以名为“两税法”。

    五、两税一律用钱缴纳,个别情况也可以折收实物。

    六、除两税之外,严禁另立名目征收其他税费,否则以“枉法”论处。

    应该特别标举的是,在中国财政史上,杨炎之前和杨炎之后(直到近代),都是实行量入为出,只有杨炎提出了量出制入即量出为入。经济学界认为,像杨炎这样实行量出为入,才算是在真正意义上确立了财政制度。因为随着国家机器日益庞大,量入为出的原则无法适应实际需要。

    有人说,对杨炎的评价要慎重。为什么呢?因为“西方国家直到19世纪末期才出现量出为入的原则,中国一直到近代的财政思想基本上也是量入为出,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换句话说,是杨炎的措施太超前,带有临时性。但是,毕竟杨炎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这一原则。

    胡寄窗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评价说,仅这一点,就可以使杨炎在世界财政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杨炎提出的两税法,德宗又是立即批准,宣布自德宗建中元年(780)正月起,正式实施两税法。

    两税法收税对象是资产,扩大了纳税范围,减轻了农民负担,简化了税制,集中了纳税时间,方便了民众,增加了政府税收,政府也省去了一年四季不断催索,因此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新唐书·杨炎传》称赞两税法说:“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


    另外,杨炎主张,除了“田亩之税”仍以谷物缴纳之外,其余各税一律改为以货币缴纳。这说明,杨炎对货币经济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深刻认识。

    当然,秦晖所说“黄宗羲定律”(简化税制之后再度发生乱摊派),这里是存在的。比如两税法实行3年之后,淮南(扬州)节度使陈少游在本地征收两税钱的时候,下令每1000文多收200文,其他地方纷起仿效。从此各地“悍将猾吏”老病重犯,乱摊派之风再度刮起,繁重徭役也重新抬头。德宗时期的大臣陆贽后来就曾批评两税法带来的弊端,但由于两税法较租庸调毕竟胜出一筹,所以从唐朝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