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注: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遗址的特点表现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很多史前遗址、远古遗址多深埋地表以下。]是京杭大运河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水利枢纽遗址,具有一套完备的运河分水和航运系统。通过大面积的调查、勘探、测绘,对分水枢纽工程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砖石堤岸、石砌台阶码头、南岸大堤、石驳岸以及石砌分水口设施、邢通斗门的清理发掘,让我们对南旺段运河河道[注: 河道拼音:解释:河流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疏通~。-hedao]设施、引汶济运工程设施的结构、布局以及大运河河水的平衡调节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明确了通过戴村坝截引小汶河水源和利用石驳岸顶冲与分水口的形状结构相结合实现南北分流济运的水工技术[注: 不论何种文化,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词汇。它可以指物质,如机器、硬件或器皿,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成就,为研究分水枢纽工程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对科学编制运河保护规划、京杭大运河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南旺地处京杭大运河沿线最高点,素有“水脊”之称。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由引水、分水、蓄调水、航运系统有机组成,成功解决了京杭大运河“水脊”缺水的难题,代表了17世纪世界工业革命前土木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自元代[注: 元朝-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说1271年建立,定国号为元,1279年统一中国),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开始修建,历经[注: 历经 拼音: 解释: 经历;多次经过:~劫难ㄧ小庙~百余年的风雨剥蚀,已残破不堪。-lijing]明清时期的不断发展完善。汶上南旺分水枢纽工程 山东省[注: 东省 拼音: dōn?? shěn?? 解释: 1.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南朝齐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遗产研究院、济宁市文物局、汶上县文物局于2008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区域性的考古调查、勘探、测绘与发掘工作。2011年3月至6月,为配合南旺大遗址考古公园的建设,做好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活动,山东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