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lithic Period)指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中后期。
再现古人“游牧”生活
记者在文物库房里欣赏到最为有趣的出土遗物是几颗橄榄核,这些橄榄核埋藏在地层里已经有5000至6000年,尽管已碳化,但外表看起来与现在的橄榄核没什么区别。与橄榄核有关的文物就是一件石砧石器,这件小巧的石器正中间有一个凹槽,正好是一个橄榄核大小的形状。
在考古队队员的分析复原下,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个场景:至今5000至6000年前,沿着河边一路游走的古人类来到此处。这里有一条江水流经,周边植物生长茂密足以让这些“路过”的古人类果腹。
这些古人类用从河边和山边采集而来的砂石打磨成简单的劳作工具,如石锛、石斧———用于割砍植物根茎或捕捉河里的鱼。古人到坡地附近的植物群里采集果实,发现了野生橄榄,为了能吃到橄榄核里的仁,他们在石砧上实现凿开一个小凹槽,然后,把橄榄放入其中用硬石敲打,久而久之,橄榄的外形就印刻在这处石砧上。
为了有丰富的植物供采集,他们过着游牧民一样的生活,但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举行一些仪式,祈求风调雨顺。考古队员黄强说,在发掘过程中有一处遗迹的出土坑里,分别在坑内两边竖起石铲,中间还并排平铺着石铲,“这些石铲显然是被有意识的摆放”。
遗址遗物将做深入研究
考古领队黄云忠说,综合谷红岭遗址的地层地貌、陶器陶片与石制品情况,初步分析认为,谷红岭遗址的年代应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其中,灰坑内及地层里出土的大石铲残件及碎片,从石制品的岩性、制作工艺等方面分析,其与隆安县其他大石铲遗址出土的大石铲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以前发现大石铲多数都是地表采集且较为零星。但谷红岭遗址除了出土了大量石器,还发现有祭祀遗迹。大石铲是桂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标志,它包含着反映原始农业[注: 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古代祭祀方面的重要内容,对于研究壮族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广西的原始宗教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我们收集了遗址泥土样本,要经孢粉分析做进一步科学研究”,黄强表示,考古工作进入收尾工作阶段,下一步将把谷红岭考古遗址现场采集泥土样本,送往专业鉴定机构,通过分析孢粉来研究了解当年的植物成分和种类,判定当时古时生态环境为更好进一步研究古人类文化遗址提供有力证据。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