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池田知久·〖孔子的宗教
袁济喜·〖《文心雕龙》
黄玉顺·〖反应·对应·
杨秋梅·〖子夏之学与三
李申  ·〖诚实无欺古人
李慧子·〖儒家思想如何
杨丹荷·〖“三年无改于
黄玉顺·〖从《商君书》
李申 · 〖谈任继愈先生
方 铭 ·〖“腐儒”的坚
最新热门    
 
陈明·〖“原道”与大陆新儒学建构〗

时间:2011-03-13 16:15:58  来源:不详
>达三:我做先秦儒家的历史哲学,是考虑到给予中国历史的一贯性和思想的内在性的儒家解释。前两天看完柳诒徵先生的《中国文化史》。柳先生被认为是个“顽固派”,但他非常注重历史的一贯性和思想内在性,也是从儒家角度出发的。恰巧又翻看梁漱溟先生的《中国文化要义》,他也引用了柳先生的有关论述。但听你这么说,看来中国的历史一贯性和思想的内在性,似乎是就是儒家文化的“即用见体”性。

 

陈明:本来就是这样嘛!历史为何会选择儒学而不是其他?就在于儒家的真精神、真进路是“即用见体”。你不是喜欢讲儒家文化“与时偕行,生生不息,创化不已”嘛,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二)“即用见体”释义

 

达三:对于“即用见体”,外人可能还感觉不到什么,但内部的人总是感觉不舒服。实际上,我就很难转弯过来。当然我大体是能接受的。但我和你接触这么多,还难转弯,其他人就更难了。鞠曦先生上次和你论战,也是为了这个问题。四川大学的一些人,和你讨论的,也主要是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就是想挖出你的预设,让你从逻辑上说明体用问题的关系。

 

陈明:让我回答这个问题,真是很头疼。我是反对形上进路的,把活生生活泼泼的儒学,弄成玄而又玄的东西,真是一个不好的现象。这是儒学的自我悬隔呀!我一再说,“即用见体”的“体”不是实体、本体。汤用彤先生说魏晋玄学把汉代的发生论改造成了本体论,实际非常可疑。体用概念不能诠释为本体现象概念。中国文化中主流的一直都是发生论思维。它讲天之大德曰生,讲有天地而后有万物,有万物而后有男女,有男女而后有父子君臣,社会自然,是一个连续的生命之链。“乾称父,坤称母”和“民胞物与”都是以此为基础。我看梁漱溟简单直接的用意欲做关键词讲中西文化,比别的什么什么人都切实。即用见体可以说是从生命和文化的关系入手,来阐述儒学的历史和发展问题,阐述今天中西文化关系问题,阐述儒学创造性转换的问题。“即用见体”的体用,讲的是生命由潜到显的关系――过阵子看我的文章吧。

 

达三:假设我还不明白,你还能不能进一步说明下这个问题?

 

陈明:我感觉“即用见体”是个与心相契的问题,不是一个逻辑论上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桌子菜,我就爱吃燕窝鱼翅,这个东西还需要什么本体论证明吗?等你证明完了,燕窝鱼翅早就没有了。但如果非要追问的话,我说“即用见体”,是对所有的体用理论的超越,就在于它是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是“用外无体”;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是“用中找体”。具体又可从“即用证体”和“即用建体”两个方面来描述它。

 

1、即用证体。

 

达三:那你先说下“即用证体”。

 

陈明:“即用证体”的“用”是情境(问题),“体”是前人思想文本(解决方案)。它的意思,就是我反复说的在context中理解text。既不要因现在不可解而陷入虚无主义,也不要将它教条化顶礼膜拜。圣人是“因时设教,利民为本”。我们当然不能固守“成法”,或者说是什么“师法、家法、心法”。靠固守“成法”,是守不住的。如果“成法”好,怎么还有“儒门淡泊”、“儒学中衰”呢?既然是因时设教,那么它就是一种“权法”,权宜之计。时过境迁,以“权”为“经”,就跟刻舟求剑一样。但六经皆史,史者事也。事,作为活动,后面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