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蔡仁厚·〖文化生命的坦途——返本开新〗

时间:2011-03-13 16:16:00  来源:不详
识不易激发,而文化精神也发越不起来,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似乎完全丧失了民族文化之自信心。这种情形,到今天依然如故。其中一个最令人痛心的原因,就是自从清军入关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处于“夷狄入主”的状态之中(政治、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皆然)。我们“离根拔土”已超过三百年了。

 

        尤其令人扼腕痛惜的,是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一直热衷于意识形态之争论,其实,这根本就是一个“永无休止,却又并不重要”的论争。我郑重希望大家清醒一点,豁达一点,立即回到我们“真实的生命、纯一的心灵”,不要再死心塌地、随着外方人的魔杖起舞了。须知华族的历史文化与民族前途,才是“最优先”的。我们应予关切,应加珍爱,以使之“返本开新、慧命相续”。


 
      二、什么是儒家之本

 

        儒家之本,实际上也即中华文化之本。因为儒家以承续民族文化自任,而又自觉地要求不偏不倚,大中至正。所以,中华文化之本,与儒家之本,实无二致。儒家的原始经典、代表人物、基本观念,就某种意思而言,都可以说是儒家之本。但同一个义理系统里的“经典”、“人物”、“观念”,事实上又皆依于一个共同的根源(根本)。


        1 经典所记载的,无非就是那个根源体本所涵蕴的义理内容;


        2 人物所践行的,无非就是那个根源体本所要求的价值原则;


        3 观念所陈述的,无非就是那个根源体所欲彰显的理论系统。


 
        据此可知,儒家之本,和“经典、人物、观念”虽有密切的关系,但本文所说的儒家之本,并不指说任何特定的经典、特定的人物、或特定的观念;而是指那作为“人文之根、价值之源”的道德主体 ——仁。

        作为道德主体的“仁”,并非只是一个名词概念,而是指目那彻上彻下的“道德实体”而言之。道德实体内在于人,便称之为道德心性(道德主体),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在孔子以前,这个核心长远而持续地显发在朝廷的典章制度上以及人民的生活规范上,那就是一般所说的“礼乐”。到周公作了总结,所以历来都说周公制礼作乐。周公制作礼乐,并不是照他自己的意思来制作,而是有其客观而普遍之根据的:一个是二帝三王(尧、舜、禹、汤、文武)绳绳相继的政规,另一个就是人民的公意。但这里所说的“人民的公意”,并不是由投票的票数多寡而显示,而是指人心之同然。所以孟子说:“圣人先得我心之同然耳。”《孟子?告子上篇》第七章。按,同然,犹言共同认可,共同肯定。理、义,是人心共同认可而欣悦的。南宋大儒陆象山即据孟子之意,引申为“此心同、此理同”之说。至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则是后人归结而成之语句。圣人依于人心之同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而制作礼乐,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