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醒是酒
这先从老子的一句惊世骇俗的话说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也是争议很大的一句话,有的翻译为“天地是无所谓仁爱的,任由万物自生自灭”,有的甚至认为天地是冷酷无情的。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在老子的思想里面,单一个“仁”,其实是一种堕落后的概念,而不是一个褒义词,而《道德经》除了这一句,没有再单独提出过“仁”这个概念,而后面的“善仁”、“上仁”,一种符合“道”的仁义,才是老子提倡的。儒家彰显礼而形成的所谓仁义道德,不少方面其实是一个“花架子”的东西,我们知道,任何事情,没有实质,没有实际效果,意义就不大,举一个简单例子,就像吃饭,无论和谁吃吃什么,连健康卫生都做不到,都保障不了,那就失去了吃饭的实质意义。例如不用公筷的餐厅,再例如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筷子这些,其实都是带有毒性,就不能经常使用。那么,“天地不仁”的意思,也就容易解决了,原来是“天地没有虚伪浮浅的仁义道德”的意思,天地是相对的顺其自然的意思,再继续下去,经过中山大学梁锐在他的文章<《老子》中“刍狗”辨析>的考证论证,“刍狗”其实是“刍豢”,即是牛羊猪等牲畜,笔者有转载过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对比笔者的文章,它反映了中文系的人思维和研究方法和学哲学人的不同,当然笔者的才华总的而言不能和他比。那么此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天地没有虚伪的仁义道德,它对待万物就像人类对待牛羊猪狗等牲畜一样,人类对待畜生,符合我们实质性要求的就疼爱,天地的境界高于人,但也类似,不论是什么,符合天地的要求,即是符合道的事物天地才会对其爱戴,而不是故意讨好的就爱戴。这种没有虚伪的仁义道德,没有预设多余的前提,其实就是顺其自然的思想之一了,对于人,自己自然就觉得应该怎样去做,有根有据地,自然而然就选择做一个有境界的人,所谓的道德要求根本就是自然而然做出的,而这个基本要求是,有根有据。而不是按照某种形式去要求自己的而没有实质。顺其自然,并不是说随随便便,没心没肺,那不是真的自然,我们要自然,但还要看我们的自然,是不是能够符合道,道是基本的前提。任何是事情都是在一定的条件和前提下才得以出现的,没有不需要前提而存在的事情,顺其自然也是一样的。就像我们不可能头发不打理就出去交际、工作一样,那种自然,不是真的自然。
其实老子的《道德经》,很多篇幅都是告诉我们不应该带着贪念去生活的“无为”哲学,不要带着贪念去要求别人,这就是顺其自然的一个体现。每个人都应该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