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专家解读:老子文化,与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2)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1)
老子谈企业“长寿”之道
重读老子的当下意义 对
当下社会 重读老子的意
老子哲学源流(上)
老子哲学源流(中)
老子哲学源流(下)
老子讲故事
最新热门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智慧

时间:2010-9-24 11:08:15  来源:不详

  第三个老子是战国时候的周太史儋。司马迁对这三个老子是有所取舍的,他把第一个老子重点写,后面两个则一笔带过,这说明司马迁认为老聃是正宗的老子。老子的生平和《老子》这本书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上个世纪初北京大学两个大学者打擂台,一是胡适,另外一个是梁启超。胡适说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老子》一书也诞生于春秋时代。梁启超说太史儋才是老子。双方都拥有大批的粉丝。支持胡适观点的有任继愈、郭沫若等;支持梁启超观点的有范文澜、冯友兰等。当时要是有电视,他们肯定比现在的易中天、余秋雨还要火。

  老子《道德经》五千字,相当于今天一篇很短的文章,论文都算不上。先秦时期在简帛上书写,材料珍贵,作者必须斟字酌句,惜墨如金,写出来的东西就比较精彩。现在的人用电脑,快是快了,多更多了,水平能拿上台面的却少而又少。大家你抄我,我抄你,没有什么原创性。

  这五千字很了不起,想要读懂也很不容易。比如说老子讲了句很有名的话:“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什么意思?这是形容词意动的用法,就是“以……为……”。不管你吃麦当劳还是吃面条饺子,都吃得香,这是“甘其食”。不管你穿西装还是中山装,都觉得舒服,这是“美其服”。可有位先生却将这话理解为吃可口的饭菜,穿漂亮的衣服,正好和老子的思想相反。还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般解释为:能够讲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能够说出来的名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名。但这句话也可以标点和理解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有正的一面,道又有非的一面,合起来才是永恒的道(常道)。名的正面加名的反面,才是常名。这样的解释应该说也通。《道德经》五千字,虽然谁都能读出自己的味道和理解,但是也不能乱读。

  3.《老子》

  老子最反对强求一律,但现在为了讲课方便,姑且把《老子》里面的内容分成四大块。

  第一是道的问题。道到底是什么?老子认为道是天下万物的总源头,也是天下事物发展的一个总规律、总动力。老子强调道是永恒的、无限的,同时也是不可言说、我们的感官也无法感受的。老子讲得很明确,道是硬想出来的名字加上去的,说不清楚,只是为了讲方便,我勉强将它称之为道。但是,这个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关于道的来历,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它比天地还早,可以为天下母,即天下事物的根本。道小到藏在每一个灰尘当中,又大到充盈于天地之间。自然界沧海桑田的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人的生老病死,起作用的都是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春秋战国是中国哲学的高峰时期、思想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假如说孔子讲仁义是人的发现,法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政治术的成熟,那么,“道”的提出在中国历史上标志着哲学的突破。也就是说,中国在这之前是没有哲学的。就算有哲学,也都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比如说天人感应等等,只有“道”标志中国哲学的真正出现。

  第二是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循环往复的朴素辩证法。在老子看来,所有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的。没有长就没有短,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