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老子的“道法自然”与按
老子的“道德观”
中国文化中的“道”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
十世班禅女儿仁吉:怀念
杨门女将:一段美丽的“
东汉开国第一人:邓禹与
珍贵旧照:民国政坛的“
张学良为何娶了年长4岁
最新热门    
 
王弼的“贵无”思想探析

时间:2012-4-10 20:25:04  来源:不详

王弼

  汉魏之际是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上重要的文化转型期。东汉末年[注: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在嘉德宫驾崩。少帝刘辩继位。由于刘辩年幼不晓事,暂时由何太后临朝主政,皇权更加衰微。],两汉经学已经变得烦琐;而当时的士大夫[注: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在中世纪,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的人事体制为中国所独有,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阶层也由于政治上的压力,也不能畅所欲言,使之在魏正始年间,谈玄说远回避现实的玄学思潮自然渐渐兴起。
  
  玄学的中心问题是有与无的问题,魏晋玄学的演变,从某种意义上可说是有、无含义及其二者间关系的演变。虽然玄学各派对名教与自然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基本的倾向都是把“名教”指向社会伦理原则,如社会等级名分、道德规范、礼法教化等,也就是“有”;而把“自然”指向了与名教相对的天地万物的本真状态和人类的自然本性,也就是“无”。前者以恪守纲常礼法为其伦理原则,而后者则把老庄的无为逍遥自然作为自己的价值依托。
  
  王弼的“以无为本”的思想一般称之为“贵无论”。王弼把有形有名的具体事物称为“有”,把无形无名的抽象本体称为“无”;在社会政治领域,礼仪制度、仁义原则,是有,而礼仪制度、仁义原则背后的人心(特别指圣人和贤者的心),是无。《晋书·王衍传》称:“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而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注: 人物简介 成德[清](一六五四―一六八五)后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姓纳兰,满洲正黄旗人。 生平经历 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进士,官侍卫。],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王弼的思想主要是通过注释《老子》、《周易》表达的,其中最集中的是两篇短文《周易略例》、《老子指略》,同时也闪现在《周易注》、《老子注》中。
  
  “贵无”是从“无”对万物和有的决定性作用中所产生出的“无”崇尚。王弼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老庄”。他以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作为自己思辨的起点,极力发挥改造《老子》。把宇宙的本根从老子的“道”,改造成了“无”。他认为“无”就是老子所谓的“道”。在《论语·释疑》中,他指出:“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可见“无”不是空无,与它相对的概念不是“有”,也不是万有之外的另一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