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老子传奇》即将登陆中
解读《老子》四十八章:
《老子集成》还是《老子
解读《道德经》第三十七
《老子》第一章新解
马云读《道德经》:明明
《老子》的“我”和“吾
楚简《老子》“绝智弃辩
毛泽东读《老子》
论刘向本(通行本)《老子
最新热门    
 
品读《老子》:何谓“无为”谁之“无为”

时间:2016-02-18 22:54:02  来源:不详
的强力有为。这样,圣人“无为”而“功成事遂”(《老子·17章》),百姓则谓“我自然”(《老子·17章》),彼此[注: 介绍 彼此 :bǐ cǐ 意义 ①那个和这个;双方:不分~ㄧ~互助。②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常叠用做答话):‘您辛苦啦!’‘~~!’。]皆大欢喜。

    正因为如此,老子才又将圣人的“无为”说成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64章》),一方面顺乎万物之自然本性,辅助其成长发育,另一 方面不敢破坏万物之自然本性而代之以自己的主观意志。

   

    圣人是得道者,得道之前,仅是“为道”者,也即求道者,而非圣人。老子认为“为道”者也“无为”。这样,“为道”者也是“无为”者、“无为”的主体。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48章》)。

    这是说,“为学”与“为道”虽然都需要“学”,可是,“为学”者所学为形下的知识,主要是礼乐文化之类,其学习的方式是“有为”,而且,只有致力于“有为”,刻苦勤奋,才能获得关于礼乐文化的知识,而“为道”则不同,“为道”者所学为形上之道,道乃天地万物和人类之本原,其学习的方式是减损“有为”,直至“无为”,而且,只有极力减损“有为”,才能做到“无为”,从而最终得道。这里,“为道”者“学不学”(《老子·64章》),以“不学”为“学”,其“无为”实质上即是“不学”。

    为什么“为道”者学习道、追求道必须要“无为”,老子虽没有明说,还是可以理解的:道的特征是“无为”,能够做到“无为”、达到“无为”的状态,具有道的特征,也就意味着得到了“道”。

    以上表明,“无为”的主体不同,“无为”的具体涵义也就不同,离开“无为”的主体,就无以把握“无为”的真谛;因道之“无为”,才有得道者(圣人)和“为道”者(求道者)的“无为”,“无为”始终与道相联系。 (陆建华/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