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又盯上钱穆的素书楼。这栋建筑原是蒋介石礼贤下士、供钱穆长期居住的住所,未想时空变迁,产权已由阳明山管理局转移到台北市政府。民进党台北市议员质疑,钱穆住所是台北市政府财产,却无租赁契约,又没有优遇条例可供适用,形同被占用。
民进党人士纷纷要求95岁高龄的钱穆限期搬家。时任“立法委员”的陈水扁也在立法院提出质询,要求市府尽速收回公产。他并以“侵占市产”为名,点名批判钱穆,给国民党政府与钱穆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与羞辱。对于收回素书楼之后的处理,民进党可笑又可悲的主张之一是,改设“钱穆纪念馆”。
将近一年的时间,钱家因房产问题不得宁静。因坚信“学术自有公论,人格不容污蔑”的钱穆,终于在不愿被民进党羞辱的愤慨中,于1989年8月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愿迁出素书楼远离是非,毅然离开这块伤心地。
1990年5月,这位已全盲的国学大师黯然迁出居住数十年的素书楼,改在台北杭州南路辟屋居住,并将素书楼内不少藏书捐赠给各学术单位。钱穆离去时幽幽地说了一句:“活的不许住,还没死就要做纪念馆。”
眼疾缠身的钱穆,搬家时已不太能出门,也不太肯多讲话进食,记忆力明显减退,仅希望子女能在他生前去台一聚。但天不从人愿,在度过96岁的寿诞后,也就是迁出素书楼才三个多月,1990年8月30日,钱穆逝世于杭州南路新寓所。
陈水扁道歉,马英九为钱穆平反
政治终究是一时的。陈水扁在1994年当选台北市长后,即为当年的无情进逼向钱夫人胡美琦道歉,但胡美琦漠然地说:“迟来的道歉已没有意义。”
马英九主政台北市政府后,为钱穆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正式致歉,并为钱穆平反。胡美琦与马英九共同为钱穆纪念馆主持开馆,并栽种一棵“希望之松”,希望奠下后世史学的根基。2004年,台北市政府更进一步将钱穆、胡适、傅斯年等入祀孔庙。

钱穆(1894~1990)这位当代大儒,在老年却成为反对者批判的目标,在台湾狂飙的年代,频遭政治人物的无情践踏。
受蒋介石极力敦请回台定居
1949年,钱穆经广州南避香港,并出任“新亚书院”院长。1966年蒋介石发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为将台湾建设成国际汉学的中心,蒋介石力邀散居海外的大师级人物赴台,钱穆称许此举是“自辛亥以来最大的一件事”,自己也成为蒋介石极力敦请的对象。
196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