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躯处于休眠状态,夜里抱着枕头,怀念湘灵。妻子没着落,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交游上。两个好朋友,一个叫王质夫,山东琅琊人;一个叫陈鸿,贞元年间的进士。这两个人,因白居易而青史留名,又促成并见证《长恨歌》。
《长恨歌》是贯穿一千多年的文化事件,影响了唐宋传奇,元明杂剧,清代戏曲、话本、小说,以及现当代的戏曲和影视剧。唐玄宗、杨贵妃,因之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桩大事,却由一次闲谈而起。
《长恨歌》一鸣惊人
离周至县城不远,有座仙游山,山上有个仙游寺。白居易、王质夫、陈鸿,三个男人游寺,枯树下晒太阳,喝茶,倾听鸟鸣,谈古论今,时在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十二月,谈起几十年前的安史之乱,谈起唐明皇杨玉环,十分感慨。据陈鸿记载,王质夫对白居易说:“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闫轶哲 整理
意思是玄宗和玉环的爱情悲剧,大诗人方能润色书写,使之流传,否则就要失传。白乐天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多情,经历过缠绵悱恻的男女情事。写出来的东西能否传世,还是个未知数。
白居易答应“试为歌之”。朋友的期待,对他是鼓励。此时他还不算名播天下的大作家。他的才华需要作品来证明。
另有一层:多情男子正患着情爱缺失症。
成诗的时间,可能在公元807年的春天,杰作问世了。陈鸿和元稹连夜写下《长恨歌传》,同时见证了两件大事:白居易的佳作由来,玄宗玉环的恋爱细节。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
《长恨歌》传到长安,白居易名声大振。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他双喜临门:朝廷封他为翰林学士;一位姓杨的女士对他青眼有加。他从小小的周至县尉,一步跨到皇帝身边。做了翰林学士,不久,又任左拾遗。
白居易做翰林,当谏官,幸福的婚姻同步展开。但等他与杨氏步入夫妻常态,他才发现,老婆对他要求很高。杨氏希望他当大官,一家子荣华富贵。白居易写《赠内》,苦口婆心讲了四对古代的贤夫妻皆能固穷的故事。
臧否朝廷遭贬
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白居易倒霉了。
忽然有一天,他接到圣旨,调任京兆户曹参军。宪宗不让他再干左拾遗,切断了他的言路。掌管京兆府的户籍、租税,也算肥缺,对白居易却是沉重打击。他苦闷,出门受奚落,回家看老婆嘲弄的笑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