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解密清代禁酒令 怎一个
追剿最后一个湘西巨匪:
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共
吴虞:一个民国“反孔健
印度最后一个会说波族语
一个蔡伦为何却有两座坟
告诉你一个快乐的孔子(
给秦日纲一个公正的评价
曹操:一个平乱致治的超
曹操:一个平乱致治的超
最新热门    
 
一个教士如何开启中国开放的大门(图)

时间:2010-3-12 15:14:50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丁韪良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中国生活了62个年头,他多年从事翻译、教育工作,在中国近代教育的酝酿和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1863年,丁韪良开始着手翻译美国人惠顿的《万国公法》,成为当时中国融入世界的核心话语。1898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成立时,丁韪良被光绪皇帝任命为首任总教习,授二品。开学之际,他当着全体中外来宾的面,向中国的圣人孔子鞠躬致意。此举使丁韪良被一些基督教人士视为神的叛徒,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以这样的方式融入了中国。

    凤凰卫视3月10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欢迎各位收看《凤凰大视野》。今天我们继续讲,晚清中国政府内的西方雇员的故事。19世纪中期以来呢,在华的西方人似乎都有着一种一厢情愿的行动模式,那就是“援助未开发地区”。

    首先,输出军事援助,然后呢,推动经济改革,稳定金融秩序,最后,改造教育制度。期待年轻一代的中国人能接受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在中国,这最后一项啊尤其难办。教育是维系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关键。

    两千年来修身齐家,通过科考晋升官场参与国家事务,这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事了,怎么会让外国人染指教育呢,但是有一个外国人还真的动摇了中国的科举制度,他就是丁韪良。

    解说:1850年,二十三岁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从香港来到中国广州,他是受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遣来华传教的。在广州码头,他刚一下船就遭到了中国民众的攻击。

    沈弘(《晚清映像》作者):旁边那些中国人啊都在围着他们看,而且一边叫,叫什么蛮夷、蛮夷,杀头,砍头、砍头。

    解说:丁韪良在日后的自传中,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这难道就是令人引为自豪的中国文明。我难道就是为了这班人背井离乡。

    王东成(学者):他要在这块土地上要传播福音,也恰逢呢,西方发达起立的国家在海外争取势力,建立和争夺殖民地,有些问题很难理得那么清楚。

    解说:面对敌意的中国民众,丁韪良安慰自己道,他们若不是异教徒,我又何必远道来此呢。

 &nbs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