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历经千年而不衰的《董美
朱汉民·〖理学的《论语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及
彼得与康熙的异同(图)
石涛和他的《兰花图》(
陈德征和他的《济南游记
何绍基和他的《午瑞图》
重读韩愈的《论变盐法事
清代陆恢的《浮峦暖翠》
杨乃武案中的《申报》
最新热门    
 
郭熙的《早春图》:春山淡冶而如笑(图)

时间:2010-7-13 10:55:41  来源:齐鲁晚报
变法后的第5个年头,而此图描绘了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时的深山景象,溪流淙淙,潭水澄静,渔夫樵子,意态欣然,画家本人的内心一定满含国家复兴的期待,而荡漾着清新的气息,洋溢着喜悦的情绪。

    郭熙对山水画的重大贡献,还在于他的画论《林泉高致集》。当时的山水画已经高度成熟,郭熙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对山水画的社会意义、画家的人生修养及山水画的立意、技法、命题、画格等等作了精辟的阐述。他提出山水是活的,“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在论及山水画家的个人修养时,他主张对传统“兼收并览,广议博考”,同时更强调“身即山川而取之”,“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以此感受四时之变化:“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他认为画家作画须将身心融入山水之中,即使是看山水画,也必须“以林泉之心临之”。这正是历代文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平淡天真”的理想境界。

    郭熙提出了著名的“三远”论,把山水画的取景分为“高远”、“深远”、“平远”三个概念,影响至今。而《早春图》的构图就是“三远法”理论的充分证明:从水边山石到远方山峰自上而下的“高远”;从前山望后山,茫茫无垠的“深远”;从近山望远山,恬淡缥缈的“平远”。远近高低,浓淡相宜,只把巍然神秀、清润灵动的远山近水,巧手一挥,跃然纸上。

    看着眼前的画,恍惚间就想抬抬脚,沿着那条山溪,走进“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郭熙山水。干脆,就做了画中的渔樵,淡然寒暑,怡然自得,倒也不错。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