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历史百科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如此文艺腔 遗憾成瑕疵
最新热门    
 
赵普如此治天下

时间:2009-7-1 18:21:42  来源:不详
 

纵观赵普一生的功业,与治国平天下有关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参与策划了陈桥兵变,二是提出了抑制武臣的建议。

 

赵普在宋朝被视为“开国元勋”,而宋朝的所谓“开国”,说起来简直就像一场儿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在中国,早已是妇孺皆知的了。赵匡胤的得势,大宋王朝的建立,就是这样开始的。

 

其时,赵普以掌书记身份随军出征。所谓掌书记,无非是个幕僚,负责军中一些文书起草事宜,地位既不高,实权更是谈不上。可发动政变的将领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却一同来向赵普请教,赵普当仁不让,与将领谈条件,他时而唱白脸,时而唱红脸,最后拍板:

 

普察其势不可遏,与匡义同声叱之曰:“策立,大事也,固宜审图,尔等何得便肆狂悖!”乃各就坐听命。普复谓曰:“外寇压境,将莫谁何,盍先攘却,归始议此。”诸将不可,曰:“方今政出多门,若埙寇退师还,则事变未可知也。但当亟入京城,策立太尉,徐引而北,破贼不难。太尉苟不受策,六军决亦难使向前矣。”普顾匡义曰:“事既无可奈何,正需早为约束。”因语诸将曰:“兴王易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前军昨已过河,节度使各据方面,京城若乱,不唯外寇愈深,四方必转生变。若能严敕军士,勿令剽劫,都城人心不摇,则四方自然宁谧,诸将亦可长保富贵矣。”皆许诺,乃共部分。(《续资治通鉴长编》)

 

一件谋取皇权的大事,就这样由赵普几句话就决定下来。于是,出兵御敌的事抛到一边,数十万大军又原路折回。当赵匡胤从小皇帝柴宗训手中接过“禅让”的帝位后,契丹的大军也不南下了,北汉的士兵也不应合了,边境也不告警了,“镇州言契丹与北汉兵皆遁去”,由着赵匡胤从从容容地去打理他的这个新王朝的事宜。

 

看来,所谓契丹南侵,所谓军中鼓噪,一切都是精心预谋,没准加在赵匡胤身上的那件黄袍,也是事前准备好了的。赵普所谓“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指的主要也就是这件事情。赵普也因此被视为大宋王朝的“开国元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