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历史百科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如此文艺腔 遗憾成瑕疵
最新热门    
 
赵普如此治天下

时间:2009-7-1 18:21:42  来源:不详
 

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二年,他的母亲杜太后去世,临终前,将赵普召过来记录遗命。《宋史纪事本末》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太后)生五子,曰匡济、匡胤、光义、光美、匡赞。匡济、匡赞早卒……二年,太后疾,帝侍药饵,不离左右。疾革,召赵普入受遗命,且问帝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帝曰:“皆祖考、太后之余庆也。”后曰:“不然,正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耳。若周有长君,汝安得至此!汝百岁后,当传位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夫四海至广,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帝泣曰:“敢不如教!”后顾谓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普即榻前为誓书,于纸尾署曰:“臣普记”,藏之金匱,命谨密宫人掌之。

 

这便是宋朝历史上有名的“金匱之盟”,其中的光美,就是廷美,因避宋太宗的讳而改“光”为“廷”,德昭是赵匡胤的长子。

 

杜太后对赵普十分信任,即使在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她还是称呼趙普为“书记”,常对他说:“赵书记多尽心,我的孩子还不太懂事。”杜太后临终时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无疑是将遗嘱执行的监督重任交给了赵普。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赵普是如何执行这个嘱托的呢?他在被罢黜宰相后,曾给赵匡胤写了封信,申诉自己的委屈:“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与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这里所说的皇弟,就是赵光义。

 

极有可能,赵普真的“轻议”过,只是不是在“外人”面前,而是向赵匡胤,“夫所谓‘轻议’者,议于太祖之前也”(王夫之《宋论》)。“轻议”什么呢?只会是这位皇弟是否可以继承大位。

 

对于这种“轻议”,赵匡胤自然赞同,他是位精明的政治家,传位于弟,与传位于子这其间的利害关系及后果,他比谁都清楚。“传弟者,非太祖之本志,受太后之命而不敢违尔”(王夫之《宋论》),他是个孝子,母命难违。他处在两难之中。如果不是三年以后的那场“斧声烛影”使他暴毙,赵普的谋略也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